大国学:季羡林口述史

第一次口述(2008年10月13日上午7∶00~8∶30)
第二次口述(2008年10月14日上午7∶00~8∶30)
第三次口述(2008年10月16日上午9∶40~10∶40)
第四次口述(2008年10月16日下午4∶00~5∶10)
第五次口述(2008年10月17日上午10∶00~11∶00)
第六次口述(2008年10月23日上午9∶50~11∶00)
第八次口述(2008年10月25日上午10∶30~11∶20)46
第九次口述(2008年10月27日下午3∶50~5∶10)
第十次口述(2008年10月29日下午3∶50~5∶10)
第十一次口述(2008年10月31日下午3∶50~4∶40)
第十二次口述(2008年11月1日下午4∶00~5∶00)
第十三次口述(2008年11月7日上午)
第十四次口述(2008年11月7日下午4∶00~5∶00)
第十五次口述(2008年11月10日下午4∶30~5∶10)
第十六次口述(2008年11月11日下午3∶40~5∶00)
第十七次口述(2008年11月12日下午3∶40~5∶20)
第十八次口述(2008年11月13日下午3∶50~5∶10)
第十九次口述(2008年11月17日下午4∶00~5∶00)
第二十次口述(2008年11月19日下午3∶50~5∶10)
第二十一次口述(2008年11月20日下午)
第二十二次口述(2008年11月21日下午)
第二十三次口述(2008年11月24日下午3∶50~5∶00)
第二十四次口述(2008年11月25日下午4∶00~5∶00)
第二十五次口述(2008年11月26日下午4∶00~5∶30)
第二十六次口述(2008年11月28日下午3∶30~5∶10)
第二十七次口述(2008年11月30日下午4∶00~5∶00)
第二十八次口述(2008年12月1日下午4∶00~5∶00)
第二十九次口述(2008年12月2日下午3∶20~4∶30)
第三十次口述(2008年12月3日下午3∶00~4∶00)
第三十一次口述(2008年12月4日下午3∶00~5∶00)
第三十二次口述(2008年12月5日下午3∶00~4∶00)
第三十三次口述(2008年12月6日下午4∶00~5∶00)
第三十五次口述(2008年12月9日下午3∶00~4∶30)
第三十六次口述(2008年12月10日下午3∶00~4∶30)
第三十八次口述(2009年1月28日下午2∶45~5∶00)
第三十九次口述(2009年2月1日下午4∶30~5∶10)
第四十次口述(2009年2月2日下午3∶00~5∶00)
第四十一次口述(2009年2月3日下午3∶20~5∶00)
第四十二次口述(2009年2月5日下午2∶40~4∶30)
第四十三次口述(2009年2月6日下午2∶40~5∶00)
第四十四次口述(2009年2月7日下午3∶00~4∶30)
第四十五次口述(2009年2月9日下午)
第四十六次口述(2009年2月10日下午)
第四十七次口述(2009年2月12日下午3∶00~5∶00)
第四十八次口述(2009年2月16日下午3∶00~4∶30)
第四十九次口述(2009年2月17日下午3∶20~4∶30)
第五十次口述(2009年2月18日下午2∶40~4∶30)
第五十一次口述(2009年2月19日下午2∶40~4∶30)
第五十二次口述(2009年2月20日下午2∶30~4∶30)
第五十三次口述(2009年2月21日下午2∶40~4∶30)
第五十四次口述(2009年2月23日下午3∶30~4∶20)
第五十五次口述(2009年2月24日下午3∶30~4∶20)
第五十六次口述(2009年3月12日下午)
第五十七次口述(2009年3月14日下午2∶30~4∶30)
第五十八次口述(2009年3月15日下午2∶40~4∶30)
第五十九次口述(2009年3月16日下午2∶40~4∶30)
第六十次口述(2009年3月17日下午3∶30~4∶30)
第六十一次口述(2009年3月18日下午2∶00~4∶30)
第六十二次口述(2009年3月19日下午2∶05~4∶30)
第六十三次口述(2009年3月20日下午2∶10~4∶30)
第六十四次口述(2009年4月18日下午2∶30~4∶00)
第六十五次口述(2009年4月20日下午2∶20~4∶10)
第六十六次口述(2009年4月23日下午2∶30~4∶00)
第六十七次口述(2009年4月24日下午2∶20~5∶00)
第六十八次口述(2009年4月25日下午2∶30~4∶30)
第六十九次口述(2009年6月11日下午)
第七十次口述(2009年6月12日下午)
第七十二次口述(2009年6月14日下午)
第七十三次口述(2009年6月15日下午)
第七十四次口述(2009年6月16日下午)
第二次口述(2008年10月14日上午7∶00~8∶30)
第三次口述(2008年10月16日上午9∶40~10∶40)
第四次口述(2008年10月16日下午4∶00~5∶10)
第五次口述(2008年10月17日上午10∶00~11∶00)
第六次口述(2008年10月23日上午9∶50~11∶00)
第八次口述(2008年10月25日上午10∶30~11∶20)46
第九次口述(2008年10月27日下午3∶50~5∶10)
第十次口述(2008年10月29日下午3∶50~5∶10)
第十一次口述(2008年10月31日下午3∶50~4∶40)
第十二次口述(2008年11月1日下午4∶00~5∶00)
第十三次口述(2008年11月7日上午)
第十四次口述(2008年11月7日下午4∶00~5∶00)
第十五次口述(2008年11月10日下午4∶30~5∶10)
第十六次口述(2008年11月11日下午3∶40~5∶00)
第十七次口述(2008年11月12日下午3∶40~5∶20)
第十八次口述(2008年11月13日下午3∶50~5∶10)
第十九次口述(2008年11月17日下午4∶00~5∶00)
第二十次口述(2008年11月19日下午3∶50~5∶10)
第二十一次口述(2008年11月20日下午)
第二十二次口述(2008年11月21日下午)
第二十三次口述(2008年11月24日下午3∶50~5∶00)
第二十四次口述(2008年11月25日下午4∶00~5∶00)
第二十五次口述(2008年11月26日下午4∶00~5∶30)
第二十六次口述(2008年11月28日下午3∶30~5∶10)
第二十七次口述(2008年11月30日下午4∶00~5∶00)
第二十八次口述(2008年12月1日下午4∶00~5∶00)
第二十九次口述(2008年12月2日下午3∶20~4∶30)
第三十次口述(2008年12月3日下午3∶00~4∶00)
第三十一次口述(2008年12月4日下午3∶00~5∶00)
第三十二次口述(2008年12月5日下午3∶00~4∶00)
第三十三次口述(2008年12月6日下午4∶00~5∶00)
第三十五次口述(2008年12月9日下午3∶00~4∶30)
第三十六次口述(2008年12月10日下午3∶00~4∶30)
第三十八次口述(2009年1月28日下午2∶45~5∶00)
第三十九次口述(2009年2月1日下午4∶30~5∶10)
第四十次口述(2009年2月2日下午3∶00~5∶00)
第四十一次口述(2009年2月3日下午3∶20~5∶00)
第四十二次口述(2009年2月5日下午2∶40~4∶30)
第四十三次口述(2009年2月6日下午2∶40~5∶00)
第四十四次口述(2009年2月7日下午3∶00~4∶30)
第四十五次口述(2009年2月9日下午)
第四十六次口述(2009年2月10日下午)
第四十七次口述(2009年2月12日下午3∶00~5∶00)
第四十八次口述(2009年2月16日下午3∶00~4∶30)
第四十九次口述(2009年2月17日下午3∶20~4∶30)
第五十次口述(2009年2月18日下午2∶40~4∶30)
第五十一次口述(2009年2月19日下午2∶40~4∶30)
第五十二次口述(2009年2月20日下午2∶30~4∶30)
第五十三次口述(2009年2月21日下午2∶40~4∶30)
第五十四次口述(2009年2月23日下午3∶30~4∶20)
第五十五次口述(2009年2月24日下午3∶30~4∶20)
第五十六次口述(2009年3月12日下午)
第五十七次口述(2009年3月14日下午2∶30~4∶30)
第五十八次口述(2009年3月15日下午2∶40~4∶30)
第五十九次口述(2009年3月16日下午2∶40~4∶30)
第六十次口述(2009年3月17日下午3∶30~4∶30)
第六十一次口述(2009年3月18日下午2∶00~4∶30)
第六十二次口述(2009年3月19日下午2∶05~4∶30)
第六十三次口述(2009年3月20日下午2∶10~4∶30)
第六十四次口述(2009年4月18日下午2∶30~4∶00)
第六十五次口述(2009年4月20日下午2∶20~4∶10)
第六十六次口述(2009年4月23日下午2∶30~4∶00)
第六十七次口述(2009年4月24日下午2∶20~5∶00)
第六十八次口述(2009年4月25日下午2∶30~4∶30)
第六十九次口述(2009年6月11日下午)
第七十次口述(2009年6月12日下午)
第七十二次口述(2009年6月14日下午)
第七十三次口述(2009年6月15日下午)
第七十四次口述(2009年6月16日下午)
季羡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字希逋,又字齐奘,山东临清人。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4年毕业后在山东省立济南高中任国文教师。1935年作为清华大学与德国的交换研究生赴德国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创建东方语言文学系并任系主任。195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1978年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与北京大学合办的南亚研究所所长。历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会长、中国南亚学会会长、中国民族古文字学会名誉会长、中国语言学会会长、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会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和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等职。在印度古代语言、印度古典文学、印度佛教史以及中印文化关系等方面有精深研究。曾长期致力于梵文文学的研究和翻译,译有印度史诗巨著《罗摩衍那》。此外他还创作了许多散文作品,已结集出版《阅世心语》、《忆往述怀》、《志虑心物》、《贤行润身》等。
其他责任者简介:
蔡德贵,1945年7月生,山东招远人。1970年3月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阿拉伯语专业。1982年研究生毕业于山东大学中国哲学专业,获哲学硕士学位。现为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巴哈伊研究所所长,中国孔子基金会《孔子研究》主编,季羡林研究所副所长。主要著作有《十大思想家》(与刘宗贤合著)、《阿拉伯哲学史》、《秦汉齐学》(与丁冠之合著)、《沙漠里的沉思一阿拉伯人的宗教和哲学》、《修身之道》、《中国哲学流行曲》、《道统文化新编》(合著)、《当代伊斯兰阿拉伯哲学研究》(主编和主要作者)、《当代新兴巴哈伊教研究》、《季羡林传》、《季羡林师友录》等,发表学术论文一百四十余篇。主编有《东方著名哲学家评传》五卷、《阿拉伯近现代哲学》、《世界哲学家词典》、《东方思想宝库》、《中国儒学年鉴》等。
其他责任者简介:
蔡德贵,1945年7月生,山东招远人。1970年3月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阿拉伯语专业。1982年研究生毕业于山东大学中国哲学专业,获哲学硕士学位。现为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巴哈伊研究所所长,中国孔子基金会《孔子研究》主编,季羡林研究所副所长。主要著作有《十大思想家》(与刘宗贤合著)、《阿拉伯哲学史》、《秦汉齐学》(与丁冠之合著)、《沙漠里的沉思一阿拉伯人的宗教和哲学》、《修身之道》、《中国哲学流行曲》、《道统文化新编》(合著)、《当代伊斯兰阿拉伯哲学研究》(主编和主要作者)、《当代新兴巴哈伊教研究》、《季羡林传》、《季羡林师友录》等,发表学术论文一百四十余篇。主编有《东方著名哲学家评传》五卷、《阿拉伯近现代哲学》、《世界哲学家词典》、《东方思想宝库》、《中国儒学年鉴》等。
季羡林先生生前在学术助手蔡德贵先生的协助下开始进行口述史的工作近十个月的时间里口述达七十五次之多,这一口述实录可以说是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留给世人最后的宝贵财富。口述史从季羡林的家世、童年、求学经历、治学经过、学术研究、家庭生活、个人情感、友人交往等各个方面展开,全面的、详尽的、真实的反映出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平凡而又充满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是研究季羡林先生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
《大国学:季羡林口述史》也首次披露大量季羡林先生鲜为人知的故事,将为众多季羡林研究者提供第一手的、可信的、珍贵的资料。
《大国学:季羡林口述史》也首次披露大量季羡林先生鲜为人知的故事,将为众多季羡林研究者提供第一手的、可信的、珍贵的资料。
比价列表
公众号、微信群

微信公众号

实时获取购书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