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饮食文化丛书(共4册)
作者:李春祥编著
出版: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6.1
页数:172
定价:98.00 元
ISBN-10:7801984552
ISBN-13:9787801984555
去豆瓣看看 饮食器具考
序
前言
炊具
釜
鼎
鬲
甑
甗
鍪
镬
锅
火锅
铛
锭
銗镂
鏊
鋗钼
锜
□
铫
□
鍑
鬵
鐎
鬶
灶
炉
燎炉
风炉
染器
盛食器
碗
钵
簋
簠
盨
敦
盘
铺
盆
人面鱼纹盆
品锅
豆
笾
箪
筐
□
笥
□
酒具
爵
斝
觯
角
觚
觥
卮
杯
耳杯
舟
瓯
盏
尊
鹗尊
彝
卣
罍
盏
亚
盘口壶
凤首壶
鸡首壶
鸡冠壶
执壶
注壶
偏提
皮囊壶
僧帽壶
多穆壶
大茶壶
紫砂壶
倒装壶
钫
钟
铿
甔
甒
□
瓶
梅瓶
玉壶春瓶
赏瓶
观音瓶
军持
□
□
瓿
罂
甈
水器
瓮
罐
筒
缶
盂
鉴
匝
进食器
匕
柶
勺
魁
箸
刀
瓒
斗
承器
渣斗
盐台
案
禁
几
俎
量器
量
鬴
则
权
碾磨器
磨
碾与罗
臼与杵
碓
擂盘
筵席
筵与席
长寿与营养
序 杨仁恺
前言 李春祥
上篇 营养漫谈
营养与长寿
营养概述
营养素漫谈
蛋白质
脂类
糖类
维生素
无机盐
水
能量
能量的概念
能量的单位
人体消耗的能量
合理烹调与平衡膳食
合理烹调
平衡膳食
营养不良症
营养缺乏症
营养过剩症
营养误区
一些常见食品的
营养特点
下篇 食品卫生漫谈
食品卫生概述
食物中第一大类
有害物质
生物性污染
化学性污染
放射性污染
食品添加剂及卫生
食品容器及包装材料
对食品的污染
食品腐败变质及预防
食物中第二大类
有害物质
食物中有害因素
食物中毒及预防
食物中毒的概念
细菌性食物中毒
霉菌毒素和霉变
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
有毒动物性食物中毒
有毒植物性食物中毒
化学性食物中毒
各类食品的营养及卫生
谷类食品的营养及卫生
豆与豆制品的营养及卫生
蔬菜类和水果类的营养及卫生
肉类的营养及卫生
水产品的营养及卫生
乳与乳制品的营养及卫生
蛋与蛋制品类的营养及卫生
油脂的营养及卫生
酒类的营养及卫生
调味品的营养及卫生
附录一 常见的食品卫生问题摘要
附录二 常见食物营养成分表
名人名馔
序 杨仁恺
前言 李春祥
彭祖雉羹
羊方藏鱼
伊尹与“鹄羹”
易牙五味鸡
太湖炙鱼
全家福
刘邦定亲品美味
红棉虾团
沛公狗肉
霸王别姬
凤腰鲍鱼
清蒸鲥鱼
雪梅伴黄葵
湛香鱼片
包罗万象
驼蹄羹
蟠龙黄鱼
清蒸武昌鱼
油爆驼峰
金齑玉脍
镂金龙凤蟹
清蒸狮子头
罗汉菜心 罗汉鲫鱼
雪夜桃花
葫芦鸡
凤凰胎
辋川小样
鹤鹿同春
黄金鸡
人日鸟
学士羹
皎月香鸡
宋官虾脯
东坡肉
赤壁东坡饼
西山东坡饼
水浒肉
东华炸
蟹酿橙
胡羊肉
云林烧鹅
白银如意
叫花鸡
黄金肉
胜利菜包
宫门献鱼
龙舟鱼
八宝豆腐羹
红梅珠香
游龙绣金钱
龙抱凤蛋
百鸟朝凤 美园声春
嫦娥知情
红娘自配
慈禧太后爱吃的菜
枯木回春
金凤卧雪莲
龙穿凤翼
玉凤还朝
秋雨春风 鱼龙变化
巧对鸳鸯 玉带飘凌
贵妃鸡
孔府一品锅
诗礼银杏
掌上明珠
麒麟送子
鼎湖上素
罗汉斋
古典名筵
序 杨仁恺
前言 李春祥
八珍宴
八珍宴谱
鸿门宴
烧尾宴
韩熙载夜宴
水浒宴
宋高宗御宴
迤北八珍宴
西游宴
“天厨”御宴
王母“仙宴”
女王宴
渔樵宴
红楼宴
曹雪芹烹饪之道
刘姥姥初尝鸽子蛋
藕香榭吃螃蟹
贾府常饮燕窝汤
贾母偏爱鸡髓笋
刘姥姥喜食茄鲞
进补佳品蒸羔羊
赏菊题诗螃蟹宴
鹿肉炖烤皆美味
芳官喜逢胭脂鹅
虾丸鸡皮紫菜汤
食鹌鹑滋补珍品
酒酿清蒸鸭子
红楼宴谱种种
孔府宴
孔府宴
孔府寿宴
向慈禧祝寿贡席
孔府寿宴
孔府花席
清宫千叟宴
满汉全席
起源与演变
满汉全席菜品知多少
扬州式满汉全席
北京式满汉全席
盛京式满汉全席
川式满汉全席
新编满汉全席(精选)
满汉全席
进膳程序与礼仪
满汉全席的时代特征
满汉全席膳品原料
草八珍
干果八品
鲜果八品
名茶十品
李春祥,辽宁省铁岭市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大校军官(副军级),国家烹饪大师,现任沈阳军区联勤部金辉大厦总经理、中华饮食文化博物馆馆长。中国烹饪协会理事、沈阳军区大连陆军学院副教授、辽宁省餐饮烹饪行业协会副会长、辽宁省饮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央电视台“满汉全席”电视大赛专业评委、国防大学高级烹饪顾问、军委办公厅管理局高级烹饪顾问。曾先后出版《新编筵席集锦》、《学做家常菜》、《中国烹饪大师作品精粹——李春祥专辑》、《李春祥烹饪技艺选》等多部作品。并在《中国烹饪》、《解放军报》、《解放军画报》、《餐饮世界》、《饭店现代化》、《北方旅游》、《家庭科学》、《中国食品报》、《辽宁职工报》等多家报刊杂志上发表各种论文三十余篇。获一级军功两次。
在全国第二届烹饪大赛比赛中获金、银、铜奖牌7枚,并被授予“全国十名最佳厨师”,在首届世界中国烹饪大赛上荣获冠军称号。
我国是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丰富灿烂的古代文化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饮食文化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自古以来,我国饮食的考究、烹调技术的精湛是举世闻名的。今天重新审视这些文化瑰宝,可以看到,我们的前人,不仅重视饮食的精美、细致、可口,而且更加重视饮食中的医理、保健、营养和食物的属性、功能,具有强烈的科学意识和独到的科学见解,这无疑是文化遗产中的精华。本套书包括《饮食器具考》、《长寿与营养》、《名人名馔》、《古典名筵》这四册书,对饮食理论、饮食文化等作了探讨,图文并茂,语言通俗,是一本规模宏大、值得一读的好书。
比价列表
暂无价格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