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转型:城市治理模式的革命
作者:金心异 (作者)
出版:海天出版社 2010.8
页数:330
定价:42.00 元
ISBN-13:9787807479321
ISBN-10:7807479329
去豆瓣看看 序一
第一章 没有谁能抛弃深圳
有人认为自1994年胡鞍钢与厉有为掀起“特区不特”之争论开始,深圳特区其实已名存实亡;有人认为1997年邓小平逝世、香港回归,深圳完成帮助香港平稳过渡后。深圳在中国版图上的政治地位就开始走下坡路;有人则认为自2001年中国加入WTO,完成全面对外开放后,所谓经济特区的存在已没有了任何意义唱衰之声四起,深圳你将被谁抛弃?
第一节 后特区时代的来临
第二节 1996-1998年,深圳跌落凡间了吗
厉、胡之争开了个很不好的头
1997香港回归深港关系受抑制吗
第三节 1999-2002年,深圳沉沦
央行深圳特区分行降格为中心支行
深交所停发新股沉重打击深圳
“四大金刚”迁出传言风声鹤唳
第四节 “抛弃论”笼罩深圳
第五节 2003-2007年,触底反弹了吗
CEPA是中央香港政策调整的重大信号
温家宝听见了深圳的哀怨
“一行三会”恢复深圳级别待遇
中小企业板恢复深交所融资功能
深港结成战略联盟共建国际大都会
深圳在全国高速铁路网中取得应有地位
“深港创新圈”计划获国家支持
深圳获得“大运会”主办权
第六节 2008-2009年,深圳回到前台
第七节 深圳没有自暴自弃
第二章 科学发展的深圳模式
据观察,中国出现了三种市场经济的苗头:一种叫权贵(或日官僚的、裙带的)市场经济,一种叫买办市场经济,一种叫本土民本的自由市场经济。如果放在中国社会转型的大框架下来看,深圳的本土民本、自主创新模式,正是引领中国转型的那个所谓“起于青萍之末”的南风。
第一节 未来30年是中国转型关键期
第二节 为什么需要“整理十年
美国“进步运动”的镜鉴
中国的“镀金时代
第三节 《珠纲要》探索科学发展模式
第四节 科学发展观的“深圳印证
第三章 深圳的三次产业转型
深圳这个城市产业体,在短短的30年时间里,已然经历了两次成功的产业转型,并正在进行第三次产业转型。虽然每一次转型都显得惊惶失措、不知何所之,但都涉险过关,更上一层楼。
第一节 深圳的第一次产业转型
第二节 深圳的第二次产业转型
第三节 深圳的第三次产业转型
第四节 深圳的产业格局
从三大到四大支柱产业
三大主导产业在国内具有优势地位
十大传统制造业如何升级
三大适度重型化产业
三大新兴主导产业的确立
第五节 外源型诱发内源型
第六节 国有、民营与外资的三方平衡
外资由制造业渐转向服务业
民营资本是深圳经济最有活力的部分
深圳地方国资控制市政公用设施
深圳是央企的“风水宝地
驻香港央企在深圳表现最佳
深圳原本土居民集体资本去向不明
深圳的“国进民退”
第七节 深圳产业政策的有效性及失去有效性
第八节 深圳的产业用地问题
深圳工业用地渐耗渐少
旧工业区改造考验政府的政经智慧
确保产业升级用地是深圳城市竞争力的关键
住宅用地的供给也事关深圳产业未来格局
生态用地和公共服务用地的原则性与灵活性
第四章 区域创新体系:深圳的新奶酪
深圳的哪些经验是不同于上海、北京、广州、香港这些城市的。属于自己独有创造的,对国家作出的特别贡献?深圳的产业体系里面,有哪些不是受香港的辐射或随香港产业北迁而来,而是由自己根据自己的优势发展出来的?那就是自主创新的深圳高新技术产业。
第一节 创新型国家与创新型城市建设
第二节 深圳区域创新体系的主要经验
第三节 中国最引人注目的民营科技企业群体
第四节 深圳电子信息产业的驱动力
赛格驱动时代
华为驱动时代
腾讯驱动时代
市场驱动力与政府驱动力
第五节 深圳高新区的升级换代
深圳高新区是中国最成功的高新区之一
深圳高新区必须转型升级
不做制造做什么
深圳高新区扩容和二次创业
……
第五章 中国急速城市化的深圳标本
第六章 城市治理模式的革命
第七章 从经济特区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第八章 香港+深圳:升级中国引擎
金心异,网名,原名金城,现为《21世纪经济报道》编委,兼深商研究会秘书长,中国致公党深圳市委委员、参政议政工委副主任、深圳市政协委员。
因特虎网络“三剑客”之一。主编“民间版深圳蓝皮书”,致力于地方政府治理模式、深港城市竞争力和珠三角区域产业经济研究。
在近年广东网络问政议政的大潮中,是理性问政的代表者之一。2003年以网文《珠三角失去竞争力了吗?》蜚声南粤,2008年发表《南粤十一问》,成为著名的“岭南十拍”中的第一拍,《广东区域统筹发展要有新思维》一文获得广东省委省政府“我为广东科学发展建言献策”征文一等奖,2008、2009年两度参加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与网友及社会人士的座谈会,并荣膺2009年深圳“年度意见领袖”称号。
金心异最初对我的建议很不以为然,除了他对政府的做法不理解外,更主要是他不愿意去做给政府形象贴金的事情。我们谈了很久,他提出了以下三个条件:一是政府有关部门提供完整与清晰的决策过程与依据;二是政府有关部门不预设结论;三是金心异文责自负,没有政府部门审定程序。若我能答应就可合作,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答应了他的条件,而这也就成了日后我们多次合作的基础。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