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城镇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
作者:徐思淑 徐坚
出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2.8
定价:68.00 元
ISBN-13:9787112141937
ISBN-10:7112141931
去豆瓣看看 第一章 城镇用地选择
第一节 山地特征
一、山地地形特征
二、地面坡度与高程
三、地质条件
四、地形与雨量
五、地形与风态
六、地形与动植物
第二节 用地选择的原则和基本要求
一、选择原则
二、基本要求
第三节 地质环境的选择
一、几种不良地质现象
二、地质条件选择的基本要求
第四节 地形条件的选择
一、大地形条件选择
二、小地形条件选择
三、建设用地分类和坡向与地势要求
四、山地居住区与工业区的特殊关系
第五节 工程、经济条件选择
一、工程因子条件考虑,
二、安全及生态敏感性考虑
三、经济考虑
第六节 山地开发环境影响评估
一、开发评估范围
二、评估的重点
三、评估依据
四、景观类美质环境系统
五、评估基准
第二章 总体布局
第一节 山地对城镇布局的影响
一、宜建用地空间的规模有限
二、小环境的特殊性对建设适地性要求高
三、影响建筑、街路等建设及工程投资
第二节 山地城镇规划设计的传统导则
一、节能、节地,突出自然因素影响
二、因地制宜,重视微地形、地貌和地质等条件
三、立体规划设计,重视用地的垂直分区和竖向设计
四、从宏观环境出发,控制和形成风貌各异的城镇景观
第三节 城镇布局形式
一、组团式
二、带状式
三、混合式
第四节 城镇内部布置
一、基础资料分析
二、居住区布置方式
三、公共福利设施布置
四、公共活动场所和广场布置
五、工业区(工厂)布置
第五节 总体布局要点
一、使人工系统与自然系统协调和谐
二、使城镇和各组团功能布局完善,职住平衡,各具特色
三、注意各块用地的通达性,建立“绿色交通”网络
四、给水、排水条件对布局有很大关系
五、根据地方气流特点处理工业区与居住区的关系
六、充分利用地形,地上与地下结合
七、山地城镇边缘区(带)建设
第三章 街路交通组织
第一节 特点与区别
……
第四章 空间组合
第五章 景观与绿化
第六章 竖向规划设计
第七章 城镇生态化保护建设与灾害防治
主要参考资料
后记
徐思淑,教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注册规划师。浙江省宁波市人,1935年12月生,1959年毕业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学专业。作者50多年来一直从事建筑设计、城市规划与设计的教学、科研与生产工作,在现代城市设计、山地城镇建设、人居环境建设、建筑设计及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等方面均有突出的研究。已撰写出版《城市设计导论》、《城镇的人居环境》、《岩石地下建筑设计与构造》、《现代地下建筑》、《山地城镇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等专著,曾主持2001年山地人居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并主编出版论文集,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1991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991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补助。
《山地城镇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从山地特有的环境条件出发,较系统地阐述了山地城镇规划设计与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提出了山地城镇规划设计与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全书内容有:城镇用地选择、总体布局、街路交通组织、空间组合、景观与绿化、竖向规划设计及城镇生态化保护建设与灾害防治等七个部分。
《山地城镇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可供高等院校城市规划、建筑学、景观、园林绿化等专业师生以及规划设计者参考,也可供城建部门领导和管理工作人员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