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绪论
第一章 微电子技术
1.1 概述
1.2 微电子技术与大规模集成电路
1.2.1 小型化集成系统
1.2.2 高密度电子组装技术
1.2.3 纳米电子学
1.2.4 微电子学
1.3 半导体产业发展大事记
1.4 发展趋势
1.4.1 集成系统的发展
1.4.2 微电子技术的应用
1.4.3 微电子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渗透和融合
第二章 计算机技术
2.1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历史
2.2 计算机的分代与分类
2.3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结构与工作过程
2.3.1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2.3.2 微型计算机的组成
2.3.3 多媒体计算机
2.4 “信息家电”时代的到来
2.5 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2.6 量子计算机
2.6.1 量子计算机概述
2.6.2 有趣的量子理论
2.6.3 经典计算机的特点
2.6.4 量子计算机的特点
2.6.5 量子计算机的功能
2.6.6 量子计算机国内外发展情况分析
2.7 生物计算机
2.7.1 生物计算机简介
2.7.2 仿生应用
2.7.3 生物计算机的优点
2.7.4 生物计算机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2.8 光计算机
2.8.1 光计算机的定义
2.8.2 光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2.8.3 光计算机的优点与特性
第三章 软件技术
3.1 基本概念
3.2 软件的历史与现状
3.3 软件的种类
3.4 软件发展趋势与展望
3.5 人机交互技术
3.5.1 人机交互技术的发展史
3.5.2 多媒体与虚拟现实系统的交互
3.5.3 多通道人机交互技术
第四章 通信技术
4.1 程控交换技术
4.1.1 基本概念
4.1.2 程控交换的发展与特点
4.2 无线通信与卫星通信技术
4.2.1 无线通信
4.2.2 微波通信
4.2.3 卫星通信
4.2.4 卫星通信的发展与特点
4.3 移动通信技术
4.3.1 基本概念
4.3.2 技术发展过程与特点
4.4 光纤通信技术
4.4.1 光通信的基本概念
4.4.2 技术特点
4.4.3 光技术发展
第五章 计算机网络技术
5.1 网络系统技术
5.2 网络传输技术
5.3 网络交换技术
5.4 TCP/IP协议
5.5 网络应用
5.6 下一代互连网络
5.7 计算机与网络的四大定律
5.8 中国IPv6技术的展望
5.8.1 我国IP网的现状
5.8.2 IP电信网的特点
5.8.3 宽带接入网
5.8.4 IPv6的特点
5.8.5 IPv6的展望
第六章 多媒体技术
6.1 基本概念
6.2 多媒体技术发展史
6.3 多媒体技术的主要特征
6.4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领域
6.5 计算机当前所处理的一些媒体
6.6 常用图像文件的格式
6.7 多媒体系统
6.8 多媒体技术
6.9 发展历史及当前水平
6.10 今后的发展趋势
第七章 虚拟现实技术
7.1 虚拟现实技术简介
7.2 虚拟现实的主要特征
7.3 虚拟现实的关键技术
7.4 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
第八章 信息安全技术
8.1 基本概念
8.2 发展简史
8.3 计算机与网络安全
8.4 我国信息安全现状
8.5 今后的发展趋势
8.6 现行主要的信息安全系统与产品
第九章 数字地球与智慧地球
9.1 数字地球的概念
9.2 数字地球的技术
9.3 数字地球中的3S技术
9.4 数字地球的应用
9.5 智慧地球
第十章 生物电子技术
10.1 生物识别技术
10.2 生物芯片技术
10.3 生物分子电子技术
10.4 生物计算机
第十一章 云计算技术
11.1 云计算的基本概念
11.1.1 网络技术发展概况
11.1.2 图灵命题
11.1.3 冯·诺伊曼结构的计算机
11.1.4 互联网之父及相关发展
11.1.5 互联网与社区
11.1.6 对互联网新的认识
11.1.7 未来软件的三个新理念
11.2 云计算的核心技术
11.2.1 虚拟化技术
11.2.2 云计算中心的架构
11.2.3 云计算中心承载部分与业务部分的关键技术
11.2.4 云计算的商业运作模式
11.2.5 云计算展望
第十二章 物联网技术
12.1 物联网的基本概念
12.2 物联网的发展变迁
12.3 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12.4 物联网的安全问题
12.5 物联网的四大部署方式
12.6 物联网的四大支撑网络
12.7 物联网的数据交换标准
12.8 物联网的相关技术与应用
12.9 物联网的四大误区
12.10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12.11 我国物联网的发展动态与方向
本篇结束语
第二篇 信息技术应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