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文集精粹
作者:[清] 曾国藩 著 陈才俊 编 谷淑梅 译
出版:海潮出版社 2012.7
丛书:国学经典.与圣贤对话.与经典同行
定价:42.00 元
ISBN-13:9787515701646
ISBN-10:7515701641
去豆瓣看看 家书第一
修身养性篇
谨守父亲保身之则
痛改前非自我反省
劝弟不要夜郎自大
勉弟谨记进德修业
不求强记顺其自然
息心忍耐养生之本
早起乃健身之妙方
只问积劳不问成名
治身宜以不药为药
早起务农疏医远巫
治家理财篇
家和乃为福泽之根
勉在孝悌上下工夫
赠人乃保盈泰之道
节俭置田以济贫民
能勤能敬方能兴家
宜教家人勤劳持家
切忌不可积钱买田
望教子侄习劳早起
惜余福仅贵乎勤俭
凡事不可过于奢华
劝学自勉篇
大器晚成不必忧虑
满则招损亢则有悔
居家必须和睦勤奋
盈虚乃为自然之理
宁做君子不做大官
切勿惯于骄奢淫逸
事虽至小所关颇大
宽闲岁月珍惜时光
咬牙砺志奋勇向前
力守悔字硬字两诀
交友处世篇
交友拜师首要专一
良师益友须常亲近
交友需要勤加往来
切勿占人半点便宜
患难与共勿有遗憾
不可动辄笑人鄙陋
不宜非议讥笑他人
有负朋友勇于改过
与人交际须常省己
与权贵相交要慎重
为政谋事篇
做官须存敬畏之心
以做官发财为可耻
行公事须深谋远虑
规模综理缺一不可
常傲多言乃败之根
适意时当尽心竭力
凡事皆宜有始有终
勤政爱民报答君亲
爱民必去害民之吏
构怨太多影响仕途
书札第二
治身篇
谨守绳墨摒除浮夸
朋友之间互相箴规
依旧持守心中信念
守己之拙不妄悦人
大处着眼小处下手
不宜过早识透世事
稍微寡思以养精神
侧听清议及时改正
以志帅气以静制动
厌恶故作高深之言
于俄顷间较量锱铢
不顾生死不问毁誉
治学篇
明道必须精研文字
小志大志均须坚守
吴南屏真豪杰之士
同列并非就是同等
扫荡旧习赤地新立
敬恒不足百无一成
处世篇
择取笃实践履之士
君子之看待施与报
借朱子谈格物致知
生平最为重视友谊
唯有大愚可治大奸
勿因小瑕摒弃才能
荐举贤才弥补过失
依法办事不可勒捐
厘务利弊自当定夺
皆爱英才而恶败类
为政篇
耐得冷清耐得辛劳
内持定见外广延纳
痛恨不黑不白之风
思欲打破陈规陋习
不任实权多受掣肘
非从利者便可从权
是非混淆危害严重
人心日菲吏治日坏
屏去虚文力求实际
减掉冗员裁除浮费
在乎得人而非得地
治军篇
绿营之兵败不相救
对将官的四点要求
用其所长察其不逮
观人切勿贵耳贱目
须知兵勇从众心理
治军应该适当分权
一自救与破敌宜并重
用兵先自治后制敌
联络众志兼取众长
日记第三
为学篇
读书须专一经
作文要尽性情
读书贵有心得
写字须立规模
不能小道自域
文章首推韩愈
竭力为第一义
写诗兼及辞气
书法须重意态
气能扶理以行
交友篇
切忌无礼之言
改过贵有行动
义理为言之要
志日坚学日卓
以友之言自律
交情有天有人
人不可无良友
和诗慰劳友人
交友须能助益
期望诤友相谏
修身篇
言行持之以恒
古乐陶性涉性
……
奏稿第四
军事谋略第五
散文第六
杂感笔记第七
诗词联语第八
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生于1811年,卒于1872年。曾国藩6岁读书.28岁中进士。初授翰林院检讨,后升礼部右侍郎、署理兵部左侍郎。咸丰帝即位后,他先后兼任过兵部、工部、刑部、吏部侍郎等职。曾国藩一生官运亨通,曾经十年之中连升十级,一度被当时的士大夫视为从政之楷模:他一生严于治军、治家、修身、养性,实践了封建士大夫一生追求“立功、立言、立德”的至高追求,因而也被后世许多人誉为“圣人”。
此外,曾国藩也是我国近代史上zui富争议的人物,既有“中兴di一名臣”的美誉,又有“屠夫”、“国贼”的骂名。他在清政府大厦将倾之时受命创立湘军,进而成功镇压了“太平天国”。因而被清政府誉为“中兴di一功臣”,同时也被民间唾为“屠夫”。而在他晚年,处理“天津教案”之时,因慑于法国人的威风。甘愿杀人赔款,因此也被民间唾为“国贼”。
曾国藩一生勤于笔墨,死后留下了大量的奏搞、批犊、治兵语录、诗联、日记,书札、家书、家训、杂著等,计约1500万言。其生前既以圣人自居,则无论奏搞、批犊、冶兵语录、诗集、日记、书札、家书、家训、杂著,无不闪烁着“圣人的光芒”,因此颇为后人所注目。曾国藩死后,其晚辈同僚湖广总督李瀚章(李鸿章之兄)将其遗作汇编成册,定名为《曾文正公文集》,于1876年刊行于世。后几经翻刻,便成为我们今天所见的版本。今天,曾国藩编著的《曾国藩文集精粹》一书,意在使读者花费*少的精力,对“曾圣人”的内心世界作惊鸿一瞥。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