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问题与教育学立场:2008年渤海教育论坛文集
作者:朱成科 刘兴富 著
出版:光明日报出版社 2010.8
丛书:渤海学术文丛
页数:230
定价:20.00 元
ISBN-13:9787802069282
ISBN-10:7802069289
去豆瓣看看 前言
第一章 当代课程过程模式的理论构建
一、过程模式的理论之基
(一)过程哲学思想
(二)后现代哲学思想
(三)教育学与心理学的过程思想
二、过程模式的现实之镜
(一)当代课程研究的实践背景
(二)斯坦豪斯过程模式述评
三、过程模式的应然之思
(一)课程概念之思
(二)课程目标之思
(三)课程内容之思
(四)课程实施之思
(五)课程评价之思
参考文献
第二章 阿普尔批判课程理论研究
引言
一、阿普尔批判课程理论的基础
(一)现实基础
(二)理论基础
二、阿普尔批判课程理论的主要观点
(一)课程目标
(二)课程内容
(三)课程实施
三、阿普尔批判课程理论的意蕴与价值
(一)阿普尔批判课程理论的全方位解读
(二)阿普尔批判课程理论的价值性诠释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新课程视域中的有效教学及其理念建构
(一)问题的缘起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处
一、有效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中的定位
(一)有效教学的内涵剖析
(二)有效教学的理论基础
二、有效教学研究溯源与本土化问题反思
(一)有效教学研究的基本线索
(二)基于新课程改革的有效教学研究本土化问题反思
三、新课改视域中有效教学的价值基点
(一)关注学生生命:发展独特个性
(二)关爱教师生命:拥有职业幸福
(三)创设动态、和谐的师生主体间性教学生活境界
四、新课改视域中有效教学的理念构建
(一)有效教学的核心理念:“学习中心论”
(二)有效教学的终极追求:“最优化发展”
结束语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元评价视域下的校本课程评价问题研究
引言
(一)问题缘起
(二)相关概念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一、校本课程评价的历史定位与理论根基
(一)校本课程评价的历史定位
(二)校本课程评价的理论基础
二、校本课程评价在新课改中的现实困境表征
(一)课程评价实然状态
(二)校本课程评价体系现实困境
三、校本课程评价的再评价——元评价观的引入
(一)元评价的内涵和价值分析
(二)以元评价的视角反思我国校本课程评价误区的根源
四、校本课程评价的愿景
(一)校本课程评价基本态势
(二)校本课程评价愿景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农村义务教育新课程实施:问题、原因及对策
引言
一、X中新课程实施的现状与问题
(一)实施现状
(二)问题表征
二、X中学新课程实施问题的原因探析
(一)变革与学校发展的协同性不足
(二)学校中缺乏课改的文化氛围
(三)农村义务教育经费难以适应新课改的需要
(四)学校的课程改革评价体制单一化
(五)学校课程实施与外在环境依存性缺失
三、针对X中学新课程实施的对策建议
(一)创造性地采用新课程
(二)创设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文化氛围
(三)充分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
(四)探索适合农村学生生存发展的评价体系
(五)以自强来争取外在支持
结语
参考文献
朱成科(1973—),男,辽宁新民人,渤海大学教授,教育学博士。现任渤海教育学院副院长,渤海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分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理论、教育哲学。近年来,在《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多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全文或部分转载6篇;主持省部级教育科研课题5项;出版《现代教育理论选讲》等教材4部。
刘兴富(1954—)男,鞍山台安人,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渤海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兼任渤海大学教师教育处处长。主要研究方向:西方哲学、高等教育管理、教师教育等。多年从事西方哲学、教育管理、教师教育方向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先后出版了《人生学》、《现代教育理论选讲》等专著和教材4部;在《中国电化教育》、《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等核心刊物上发表《学习型学校中教师专业共同体的建构与管理》等学术论文20多篇。
《教育问题与教育学立场:2008年渤海教育论坛文集》共五章,包括了当代课程过程模式的理论构建、阿普尔批判课程理论研究、新课程视域中的有效教学及其理念建构、元评价视域下的校本课程评价问题研究、农村义务教育新课程实施:问题、原因及对策。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