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一章 无机材料的受力形变
§1.1 无机材料的应力、应变及弹性形变
一、应力
二、应变
三、无机材料的弹性变形行为
§1.2 无机材料中晶相的塑性形变
一、晶格滑移
二、塑性形变的位错运动理论
三、塑性形变速率对屈服强度的影响
§1.3 无机材料的高温蠕变
一、高温蠕变的位错运动理论
二、扩散蠕变理论
三、晶界蠕变理论
四、影响蠕变的因素
§1.4 高温下玻璃相的粘性流动
一、流动模型
二、影响粘度的因素
习题
第二章 无机材料的脆性断裂与强度
§2.1 脆性断裂现象
一、弹、粘、塑性形变
二、脆性断裂行为
三、突发性断裂与裂纹的缓慢生长
§2.2 理论结合强度
§2.3 Griffith微裂纹理论
§2.4 应力场强度因子和平面应变断裂韧性
一、裂纹扩展方式
二、裂纹尖端应力场分析
.三、应力场强度因子及几何形状因子
四、临界应力场强度因子及断裂韧性
五、裂纹扩展的动力与阻力
六、柔度标定法求几何形状因子
七、线弹性计算公式对试件尺寸的要求
八、断裂韧性的测试方法
§2.5 裂纹的起源与快速扩展
一、裂纹的起源
二、裂纹的快速扩展
三、防止裂纹扩展的措施
§2.6 无机材料中裂纹的亚临界生长
一、应力腐蚀理论
二、高温下裂纹尖端的应力空腔作用
三、亚临界裂纹生长速率与应力场强度因子的关系
四、根据亚临界裂纹扩展预测材料寿命
五、蠕变断裂
§2.7 显微结构对材料脆性断裂的影响
一、晶粒尺寸
二、气孔的影响
§2.8 无机材料强度的统计性质
一、无机材料强度波动的分析
二、强度的统计分析
三、求应力函数的方法及韦伯分布
四、韦伯函数中m及ao的求法
五、有效体积的计算
六、韦伯统计的应用及实例
七、两参数韦伯分布及其应用
§2.9 提高无机材料强度改进材料韧性的途径
一、微晶、高密度与高纯度
二、提高抗裂能力与预加应力
三、化学强化
四、相变增韧
五、弥散增韧
§2.10 复合材料
一、连续纤维单向强化复合材料的强度
二、短纤维单向强化复合材料
§2.11 无机材料的硬度
一、测定材料硬度的技术
二、Vicker压痕法测定无机材料的断裂韧性
习题
第三章 无机材料的热学性能
§3.1 无机材料的热容
一、晶态固体热容的经验定律和经典理论
二、晶态固体热容的量子理论回顾
三、无机材料的热容
§3.2 无机材料的热膨胀
一、热膨胀系数
二、固体材料热膨胀机理
三、热膨胀和其他性能的关系
四、多晶体和复合材料的热膨胀
五、陶瓷制品表面釉层的热膨胀系数
§3.3 无机材料的热传导
一、固体材料热传导的宏观规律
二、固体材料热传导的微观机理
三、影响热导率的因素
四、某些无机材料的热导率
§3.4 无机材料的热稳定性
一、热稳定性的表示方法
二、热应力
三、抗热冲击断裂性能
四、抗热冲击损伤性
五、提高抗热冲击断裂性能的措施
§3.5 无机材料的熔融与分解
一、晶体的熔点与结合能
二、间隙相的熔点
三、升华与分解
习题
第四章 无机材料的光学性能
§4.1 光通过介质的现象
一、折射
二、色散
三、反射
§4.2 无机材料的透光性
一、介质对光的吸收
二、介质对光的散射
三、无机材料的透光性
四、提高无机材料透光性的措施
§4.3 界面反射和光泽
一、镜反射和漫反射
二、光泽
§4.4 不透明性(乳浊)和半透明性
一、不透明性
二、乳浊荆的成分
三、乳浊机理
四、常用乳浊剂
五、改善乳浊性能的工艺措施
六、半透明性
§4.5 无机材料的颜色
§4.6 其它光学性能的应用
一、荧光物质
二、激光器
三、通讯用光导纤维
四、电光及声光材料
习题
第五章 无机材料的电导
第六章 无机材料的介电性能
第七章 无机材料的磁学性能
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