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
2 定量分析方法
一、化学分析法
二、仪器分析法
3 化学分析过程
一、取样
二、试样的分解
三、测定方法的选择和干扰的消除
四、测定
五、计算及数据处理
第二章 滴定分析法概述
1 滴定分析法的分类
2 滴定分析法对反应的要求
3 基准物质和标准溶液
一、基准物质
二、标准溶液的配制
三、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4 活度、活度系数和平衡常数
一、离子的活度和活度系数
二、活度常数、浓度常数和混合常数
5 滴定方式和滴定分析中的计算
思考题
习题
第三章 酸碱滴定法
1 酸碱反应
2 水溶液中酸、碱的强度
一、pX值
二、酸碱反应的平衡常数
三、共轭酸碱对的Ka和Kb的关系
四、酸和碱的强度
3 不同pH溶液中弱酸(碱)各种型体的分布
一、分析浓度与平衡浓度
二、不同pH溶液中酸(碱)各种型体的分布
三、浓度对数图
4 酸、碱溶液中H+浓度的计算
一、物料平衡、电荷平衡、质子平衡
二、酸、碱溶液[H+]的计算
三、浓度对数图解法求溶液的pH值
5 酸、碱缓冲溶液
一、缓冲溶液的pH值
二、缓冲容量和缓冲范围
三、标准缓冲溶液
6 酸碱指示剂
一、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原理
二、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三、影响指示剂变色范围的因素
四、混合指示剂
7 滴定过程中溶液pH值的变化规律
一、强碱滴定强酸
二、强碱滴定一元弱酸
三、强酸滴定弱碱
8 指示剂的选择和终点误差
一、指示剂的选择和终点误差
二、终点误差的计算方法
三、用浓度对数图求终点误差
四、酸碱滴定可行性的判断
9 多元酸(或碱)和混合酸的滴定
一、强碱滴定多元酸
二、强碱滴定混合酸
10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一、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二、应用举例
11 非水溶液中的酸碱滴定
一、溶剂的分类
二、物质的酸碱性
三、非水滴定
思考题
习题
第四章 定量分析中的误差和数据处理
1 误差的分类,准确度与精密度
一、误差的分类
二、准确度与精密度
三、准确度和精密度的关系
2 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
一、频数分布
二、正态分布
三、标准正态分布
四、随机误差的区间概率
3 有限次测量数据的统计处理
一、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
二、置信度和置信区间
三、t一分布
四、测定数据的评价
4 提高分析准确度的方法
一、分析化学中对准确度的要求
二、分析准确度的检验
三、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5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一、有效数字
二、有效数字的修约
三、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
思考题
习题
第五章 配位滴定法
1 概述
2 配合物的稳定性
一、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二、配合物的累积稳定常数
三、副反应对EDTA与金属离子配合物稳定性的影响
3 配位滴定法原理
一、滴定曲线
二、配合物条件常数和金属离子浓度对滴定突跃的影响
三、金属指示剂
四、终点误差
五、配位滴定可行性的判断
六、配位滴定中酸度的控制
4 混合离子的滴定
一、控制溶液的pH值进行分别滴定
二、利用掩蔽和解蔽的方法
三、选用其它配位剂作滴定剂
5 配位滴定的方式和应用
一、滴定方式
二、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三、应用举例
思考题
习题
第六章 沉淀测定法
1 沉淀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一、沉淀的活度积、溶度积和溶解度
二、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
2 沉淀的形成和沉淀的沾污
一、沉淀的形成
二、沉淀的沾污
三、沉淀沾污对分析结果的影响
3 沉淀条件的控制
一、晶形沉淀的沉淀条件
二、无定形沉淀的沉淀条件
三、均匀沉淀法
4 有机沉淀剂的应用
5 重量分析法
一、概述
二、沉淀重量法的分析过程
三、对沉淀形式的要求
四、对称量形式的要求
五、沉淀重量法应用举例
6 沉淀滴定法
一、摩尔(Mohr)法——铬酸钾作指示剂
二、佛尔哈德(Volhard)法——铁铵矾作指示剂
三、法扬司(Fajans)法——吸附指示剂
四、银量法的应用
思考题
习题
第七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第八章 电位分析法
第九章 光度分析
第十章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
第十一章 流动注射分析法
第十二章 气相色谱分析法
第十三章 分析化学中的分离方法
附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