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炎湿疹的诊断与治疗:临床手册(简读本)
作者:李林峰 著
出版: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7.3
丛书:皮炎湿疹系列
页数:106
定价:30.00 元
ISBN-13:9787509108901
ISBN-10:750910890X
去豆瓣看看 第一章 湿疹的概念和分类
第一节 湿疹分类的历史沿革
第二节 对湿疹概念的共识
第三节 皮炎湿疹的关系
第四节 湿疹的分类
第二章 皮炎湿疹的诊断
第一节 皮炎湿疹临床诊断的重要性
第二节 皮炎湿疹临床诊断的目的
第三节 湿疹诊断流程
第四节 皮炎湿疹病史的采集
第五节 发病因素调查
第六节 皮炎湿疹与职业的关系
第七节 家庭生活因素调查
第八节 家族史
第九节 既往病史
第十节 按身体各系统采集病史
第十一节 通过皮损辨别湿疹并对其分类
第十二节通过试验的方法查找湿疹病因
第十三节 复诊时病史采集
第三章 皮炎湿疹的治疗原则
第一节 治疗原则
第二节 湿疹的分期处理原则
第三节 首诊患者的三线治疗方案
第四节 复诊治疗方案
第四章 皮炎湿疹的治疗药物
第一节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第二节 外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强度的分类
第三节 外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复方制剂
第四节 治疗湿疹的其他药物
第五章 各类皮炎湿疹的诊断与治疗
第一节 特应特皮炎
第二节 变就生接触性皮炎
第三节 皮肤剌激
第四节 速发型接触性反应
第五节 光毒性皮炎
第六节 非湿疹样接触性反应
第七节 系统性接触性反应
第八节 脂溢性性皮炎
第九节 乏脂性湿疹
第十节 盘状湿疹
第十一节 手部湿疹
第十二节 汗疱痰
第十三节 淤积性湿疹
第十四节 皮肤癣菌病
第十五节 白色糠疹
第十六节 湿疹型药疹
第十七节 代谢型湿疹
第十八节 自身敏感性皮炎
第十九节 晕皮炎
第二十节 面部皮炎
第二十一节 创伤后湿疹
附录一 免疫学基础
第一节 免疫的类型
第二节 免疫细胞
第三节 免疫分子
第四节 超敏反应
附录二 常见的皮肤症状
附录三 名词解释
李林峰(李邻峰)教授现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皮肤科主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皮肤性病学研究室主任,北京大学皮肤性病防治中心副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皮肤病分会变态反应学组委员,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委员。
1992年在北京医科大学研究生院获医学博士学位。1995年至1998年在美国伊利诺大学皮肤病学系及遗传学系任访问副教授(VisitingAssociateProfessor),并于1997年被聘为研究员。从事接触性皮炎、变态反应及脱发病研究。曾获美国芝加哥皮肤病协会研究基金奖。1998年回国工作至今。目前已主编著作5部。包括《接触性皮炎与皮肤变态反应》、《接触性皮炎》、《皮肤性病学》、《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在皮肤科的应用》及《全微助忆医学复习精要》。已在《ContactDermatitis》、《BritishJournalofDermatology》、《CliniclandExperimentalDematology》等期刊发表中、英文论文80余篇。
医学界对湿疹的概念一直存有争议。临床实践中很多医师把诊断不明的、瘙痒、流水的皮损均诊断为“湿疹”。
由于这一概念过于模糊,近年来国外有学者提出应该取消“湿疹”这一概念。目前国外有的教科书中已经取消了这一概念,这些教科书中只论述特应性皮炎、脂溢性皮炎等有特异表现的湿疹。
但是,如果取消这一概念,临床上有大量具备上述特点的病人,因不能够作出特异性的诊断,将无法作出合适的初步诊断。如果不诊断为湿疹,只好诊断为皮炎,而皮炎是一个病理概念,意义理为广泛、模糊。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