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一、大学化学实验的目的
二、大学化学实验的学习方法
三、大学化学实验成绩的评定
四、化学实验规则
五、实验室的安全
第一篇 基本知识、基本操作、基本技术
1 基本知识与基本操作
1.1 常用玻璃(瓷质)仪器
1.2 实验室公用设备
1.3 实验室用的纯水
1.4 化学试剂
1.5 常用仪器的洗涤及干燥
1.6 试纸的使用
1.7 加热与冷却
1.8 固、液分离
1.9 分析天平及其使用
1.10 量器及其使用
1.11 滤纸、滤器及其应用
1.12 标准物质和标准溶液
1.13 分析试样的准备和分解
1.14 重量分析的基本操作
2 光、电仪器的使用
2.1 pH计的使用
2.2 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2.3 DDS-11A型电导率仪的使用
2.4 电位差计的使用
3 实验结果的表示
3.1 误差和数据处理
3.2 有效数字
3.3 实验数据的表示
4 参考资料简介
4.1 图书目录简介
4.2 参考书及手册简介
第二篇 操作练习
实验方法提要
5 无机物制备基础
5.1 硝酸钾的制备
5.2 五水硫酸铜的制备
5.3 硫酸亚铁铵的制备
5.4 氯化钠的提纯
6 称量和滴定操作练习
6.1 分析天平计量性能的检定
6.2 分析天平称量练习
6.3 二氧化碳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
6.4 摩尔气体常数R的测定
6.5 容量仪器的校正
6.6 盐酸浓度的标定
6.7 氢氧化钠浓度的标定
第三篇 化学分析
实验方法提要
7 酸碱滴定法
7.1 混合碱的组成及其含量的测定
7.2 尿素中氮的测定
7.3 硼酸含量的测定
8 配位滴定法
8.1 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8.2 水硬度的测定
8.3 锡青铜中锌的测定
8.4 焊锡中铅、锡的测定
9 氧化还原滴定法
9.1 铁矿(或铁粉)中铁的测定
9.2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9.3 铜合金中铜的测定
9.4 苯酚含量的测定
9.5 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9.6 石灰石或碳酸钙中钙的测定
10 重量分析法
10.1 氯化钡中结晶水的测定
10.2 可溶性钡盐中钡的测定
10.3 钢中镍的测定
第四篇 化学原理
实验方法提要
11 相变与热化学
11.1 十水硫酸钠的制备和相变点的测定
11.2 反应热的测定
11.3 生成热的测定
12 化学反应速率与活化能
12.1 过氧化氢分解速率与活化能的测定
12.2 Fe3和I-反应速率与活化能的测定
13 弱酸(碱)的电离常数
13.1 醋酸电离度、电离常数的测定
13.2 光度法测定弱酸的电离常数
14 溶度积
14.1 碘酸铜溶度积的测定
14.2 平衡常数与温度的依赖关系
15 电动势、电极电势
15.1 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
15.2 能斯特方程与条件电势
15.3 溶度积与电极电势的关系
15.4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测定
16 配合物的吸收曲线与稳定常数
16.1 配合物的吸收曲线
16.2 磺基水杨酸合铁稳定常数的测定
16.3 平衡移动法测定[Fe(SCN)]2+的稳定常数
17 物质的结构
17.1 简单分子或离子的空间结构
17.2 晶体结构
第五篇 元素的化学
实验方法提要
18 主族元素
18.1 碱金属、碱土金属
18.2 卤素
18.3 硫的化合物
18.4 氮族
18.5 碳族
18.6 硼、铝
19 过渡元素
19.1 钛、钒
19.2 铬、锰
19.3 铁、钴、镍
19.4 铜、锌分族
20 常见离子的分离和鉴定
20.1 阳离子混合液分析练习
20.2 阳离子混合液的分析
20.3 阴离子混合液的分析
20.4 简单无机物的分析
21 无机制备
21.1 氮化镁的合成
21.2 醋酸亚铬的制备
21.3 电解法制备高锰酸钾
21.4 从钛铁矿制备二氧化钛
21.S从铬铁矿制备金属铬
第六篇 综合性、研究式试验
实验方法提要
22 综合性实验
22.1 三氯化六氨合钴的制备及其组成的确定
22.2 Ni(Nt{3)。a。的制备和组成测定
22.3 草酸合铜酸钾的制备和组成测定
22.4 铁化合物的制备及其组成测定
22.5 水泥中铁、铝、钙和镁的测定
22.6 无氰镀锌液的成分分析
23 研究式实验
附录
一、标准电极电势表
二、弱电解质的电离常数
三、配离子的稳定常数
四、溶度积(298K)
五、溶解性表
六、不同温度下若干常见无机化合物的溶解度
元素周期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