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文化集成:中国印度文化交流史
作者:薛克翘 著
出版:昆仑出版社 2008.1
页数:575
定价:56.00 元
ISBN-13:9787800409189
ISBN-10:780040918X
去豆瓣看看 《东方文化集成》编辑委员会
《东方文化集成》总序
第一章 绪言
一、撰写本书的意义和宗旨
二、印度历史文化概说
三、我国中印文化交流史的研究现状
四、中印文化交流的历史分期
第二章 先秦至两汉时期(公元前2世纪以前一265年)
第一节 关于中印文化交流开端的推测
一、关于棉花和海贝
二、关于二十八宿和月兔传说
三、关于支那
第二节 汉代中国与印度的交通
一、西域道
二、滇缅道
三、南海道
第三节 两汉三国时期中印文化交流
一、物质文化交流
二、佛教的传入
三、科技交流
四、文艺交流
第三章 两晋南北朝时期(265-581年)
第一节 政府间往来和物质交流
一、两晋时期
二、南北朝时期
第二节 佛教人员的往来
一、概况
二、鸠摩罗什对中印文化交流的贡献
三、求法运动的先行者
四、法显巡礼五印度
第三节 印度佛教与魏晋南北朝宗教哲学
一、佛教与魏晋玄学
二、佛教与儒家思想
三、佛教与道教
第四节 印度佛教与两晋南北朝文学
一、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志怪书
二、佛教与魏晋南北朝诗歌
第五节 印度佛教与两晋南北朝艺术
一、建筑
二、雕塑
三、绘画
……
第四章 隋唐五代时期(581-960年)
第五章 宋元明时期(960-1644年)
第六章 清至民国时期(1644-1949)
第七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1949-2000)年
后记
薛克翘,男,1945年生于辽宁,196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1982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南亚系,现为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发表的主要著作有:电影文学剧本《玄奘》(合作,1982),译著《檀香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普列姆昌德传》(合译,首都师大出版社1989)、《肮脏的裙裾》合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4),专著《剪灯新话及其他》(辽宁教育出版社1992)、《中国与南亚文化交流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西洋记》(春风文艺出版社1999)、《中印文化交流史话》(商务印书馆1999)、《中印文学比较研究》(昆仑出版社2003)、《佛教与中网文化》(昆仑出版社2006),合主编《东方神话传说》(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合主编《简明南亚中亚阿科全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以及论文数十篇。
中国和印度是两个文化大国,都具有五千年以上的文明史。深厚的文化积淀,悠久的历史传统,是两大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人类进入21世纪之际,这两大民族赢得了经济腾飞的良好机缘。以至人们在展望新世纪的时候,不约而同地瞩目亚洲,瞩目这两个人口众多、地大物博的文明古国。有人说21世纪属于中国,有人说21世纪属于印度,预测21世纪究竟属于谁可能还为时过早,但在半个多世纪以前,这两大民族已经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噩梦中觉醒,从交织着辉煌和哀痛的历史中走来。眼下的情形是,她们正信心十足地致力子本民族的伟大复兴。
在新世纪之初,这两个民族仿佛是竞争的对手,却又是合作的伙伴,大家同时站在了自身发展的岔路口,站到了新的起跑线上。这时,我们不能不检视各自的行囊,看看哪些是前进的累赘,哪些是旅途的资粮。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面前,我们不仅要瞻前,我们还要顾后,不仅要痛苦地思索,还要谨慎地抉择。我们很容易地发现,在诸多的精神食粮当中,中印两国的友好关系史、中印两大民族的文化交流史是举世无双、无比可贵的。这无疑是合作的天然基础,是共同前进的有利资源。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