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环境类系列教材:环境学
作者:陈英旭 主编
出版: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1.3
页数:434
定价:32.00 元
ISBN-10:7801630904
ISBN-13:9787801630902
去豆瓣看看 第一篇 环境学基础篇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环境及其组成
一 环境
二 环境的形成和发展
三 环境要素与环境质量
第二节 环境问题
一 环境问题
二 环境问题分类
三 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
四 环境问题的实质
五 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第三节 环境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
一 环境学的产生
二 环境学的特点
三 环境学的研究内容及分科
四 环境学的基本任务
第四节 环境学的研究方法
一 环境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 环境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生态环境基础
第一节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
一 生态系统
二 生态环境的内涵
第二节 生物层次结构及其特征
一 种群
二 群落
第三节 生态因子及其生态作用
一 主要生态因子的生态作用
二 生态因子作用的生态作用
三 生态因子的作用方式
四 生态因子作用的规律
第四节 生态系统的功能
一 生物生产
二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三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四 信息传递
第五节 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一 生态平衡
二 生态平衡的基础
三 生态平衡失调的特征
四 引起生态平衡失调的因素
五 生态平衡的调节机制
第六节 种群生态理论在自然资源利用与保护中的应用
一 人口预测和人口增长率的计算
二 种群理论在指导生物资源的保护与科学管理中的作用
第三章 环境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第一节 自然资源类型与可持续利用
一 自然资源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二 自然资源的特征和分类
三 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
第二节 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
一 土地和土地资源
二 土地的基本属性
三 土地的分类
四 耕地与土地生产潜力
五 世界土地资源利用
六 我国土地资源利用情况
七 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对策
第三节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
一 水资源及其重要作用
二 世界水资源的利用情况
三 我国水资源的特点
四 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第四节 森林资源利用与保护
一 森林对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
二 世界森林资源利用情况
三 我国森林资源现状与特点
四 森林资源破坏对环境的影响
五 森林资源的保护
第五节 物种资源利用与保护
一 物种保护与其意义
二 我国的物种资源
三 物种资源保护
……
第二篇 环境污染原理篇
第四章 水污染原理
第五章 大气污染原理
第六章 土壤污染原理
第七章 噪声污染原理
第八章 环境污染生态效应
第三篇 环境技术篇
第九章 水污染控制技术
第十章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
第十一章 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利用技术
第十二章 噪声污染控制技术
第四篇 环境管理篇
第十三章 环境规划
第十四章 环境影响评价
第十五章 环境法
第十六章 环境经济
第五篇 可持续发展篇
第十七章 环境与发展
陈英旭,男,1962年8月出生,浙江义乌人,博士研究生学历。现任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民进中央委员,民进浙江省委会副主委,全国政协委员。毕业于浙江农业大学,曾任浙江农业大学教师、环保系系主任,1998年9月起任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常务副院长。2004年被确定为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培养人员。主要从事环境污染模拟与控制、水(湖泊)污染控制与治理、废弃物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等研究。主持“氮磷在农田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及其对水环境质量的影响”973子项目、“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处置技术与示范研究”等863项目、“重金属在土壤、微生物-根系微界面迁移转化的分子机制”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和面上基金、浙江省科技厅重大项目等多项课题研究。近年来,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一项;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二项;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14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50余篇(环境类SCI论文名列全国高校第一),EI收录30多篇。主编出版《环境学》、《资源与环境概论》两部教材。授权国家发明专利两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四项。1997年3月加入民进。历任民进浙江省第六届、七届委员会常委;民进浙江省委会经济法律工作委员会主任;第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高等院校环境类系列教材·环境学》是编者多年教学实践和从事环境科学与工程方面研究、开发工作的结果。《高等院校环境类系列教材·环境学》共分五篇17章,一篇为环境学基础,介绍环境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分为绪论、生态环境基础,环境资源利用和保护;第二篇为环境污染原理篇,介绍环境学基本理论,分为水污染原理、大气污染原理、土壤污染原理、噪场污染原理和环境污染生态效应;第三篇为环境技术篇,介绍环境污染控制技术,分为水污染控制技术、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技术、噪声污染控制技术;第四篇为环境管理篇,介绍环境管理体系,程序和方法手段,分为环境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环境法、环境经济;第五篇为可持续发展篇,介绍环境与发展关系,可持续发展思想和国际上要持续发展工作趋势。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