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辞
  重印的话
  诗论编
  郭沫若:一个浪漫主义诗人的艺术沉思
  一 我效法造化的精神,自由创造
  二 艺术不应当是反射的而应当是创造的
  三 艺术家应该做自然的老子
  四 艺术的要求不在求得自然的一片形似
  五 美的艺术都受过一道灵魂的洗礼
  六 打破模仿自然的恶习,朝着动的方向走
  七 艺术美是诗人创造性想象的表现
  闻一多及新月派的诗歌艺术追求
  一 感情和情绪是诗的灵魂
  二 把对生活美的感应升华为诗的激情
  三 没有真和善的美就失去了美的价值本身
  四 对艺术美和自然美关系的认识
  五 完全的想象创造完美的艺术世界
  六 由艰苦的锤炼迈向更美的目标
  穆木天:中国象征派诗歌理论的奠基者
  一 在理论贫困中崛起的美学沉思
  二 纯诗观念的最初构建者
  三 理论的反思与理论的命运
  朱自清与中国现代解诗学
  一 中国现代解诗学的诞生
  二 朱自清对现代解诗学的倡导
  三 现代解诗学的理论内涵
  四 现代解诗学的实践原则
  李健吾诗歌批评理论的现代性
  一 自我发现:批评主体意识的强化
  二 回到内在:批评价值标准的转向
  三 隔膜与超越:两个经验世界的碰撞
  批评编
  《女神》艺术美的获得与失落
  一 艺术退坡与审美价值的整体性
  二 美的失落伴随美的获得而来
  三 艺术美失落的原因探寻
  朱湘的诗歌艺术
  一 “我的前途满是荆棘
  二 “死了也不死,是诗人的诗
  三 “我心爱的雨景也多着呀
  李金发与中国初期象征派诗
  一 西方象征派诗在中国最初的传播
  二 中国象征诗的萌芽和产生
  三 李金发:中国象征诗的启明星
  四 李金发诗歌的艺术追求
  五 在象征派诗蓬勃的潮流中
  中国现代主义诗歌潮流的回顾与评析
  一 稚嫩而芜杂的幼芽
  二 初期象征派诗的诞生
  三 初期象征派诗的艺术探索
  四 30年代现代派诗的勃兴
  五 现代派诗人心态探求
  六 寻找中外诗歌艺术的融汇点
  七 现代派诗人群的审美追求
  八 现代主义诗歌的拓展与超越
  九 “中国新诗”派诗人群的超前意识
  十 在中西诗歌发展新的艺术交汇点上
  《荒原》冲击波下现代诗人们的探索
  一 未完成的美学转折
  二 现代派诗人群系的必然选择
  三 “荒原”意识与审美观念的影响
  四 在审美的契合中重建新的艺术平衡
  论冯雪峰诗的人格构成及走向
  一 我们歌笑在湖畔
  二 人间的悲与爱的歌
  三 从“湖畔”走向“高山
  四 一个光亮的灵魂
  五 “我心中的爱又是怎样地燃烧着呵
  六 “我被圣洁的惊颤所刺痛
  七 “我们终于达到了这样的审美
  解诗编
  读李金发的诗
  夜之歌
  温柔(四)
  在淡死的灰里
  读戴望舒的诗
  雨巷
  寻梦者
  致萤火
  读卞之琳的诗
  断章
  白螺壳
  圆宝盒
  读何其芳的诗
  预言
  扇
  古城
  读林庚的诗
  夜
  读废名的诗
  妆台
  十二月十九夜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