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理的模式与效应
作者:张正峰 著
出版: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1.1
页数:230
定价:28.00 元
ISBN-13:9787513002653
ISBN-10:7513002657
去豆瓣看看 第一章 绪论.
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3 研究内容、研究目标,以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第二章 国外及我国台湾地区土地整理发展演化特征及
对我国的启示
1 国外及我国台湾地区土地整理发展演化特征
2 国外及我国台湾地区土地整理发展特征总
3 对我国大陆地区土地整理的启示
第三章 土地整理系统与模式分析
第一节土地整理系统与模式内涵界定及分析
1 土地整理系统内涵界定及分析
2 土地整理模式的内涵及分析
第二节 国外及我国台湾地区土地整理模式分类方案
1 待整理土地利用类型(Ⅱ)
2土地整理目标(Ⅲ)
3 土地整理运作方式(Ⅳ)
第三节 我国大陆地区土地整理模式分类方案
1 地域特征(工)
2 待整理土地利用类型(Ⅱ)
3 土地整理目标(Ⅲ)
4 土地整理运作方式(Ⅳ)
第四章 我国大陆地区区域土地整理模式的划分
第一节 区域土地整理目标的确定
1 东北规模化农田整理区
2 华北土地整理优化起步区
3 中部集约化农田整理区
4 东南土地整理优化先行区
5 西南及陕西土地生态整理区
6 西北土地开发限制区
7 青藏土地开发禁止区
第二节 我国大陆地区区域土地整理模式
1 东北规模化农田整理区土地整理模式
2 华北土地整理优化起步区土地整理模式
3 中部集约化农田整理区土地整理模式
4 东南土地整理优化先行区土地整理模式
5 西 南及陕西土地生态整理区土地整理模式
6 西北土地开发限制区土地整理模式
7 青藏土地开发禁止区土地整理模式
第三节 我国大陆地区土地整理模式问题分析
1 土地整理目标较为单一,忽视生态环境的建设
2 待整理类型以耕地为主,农村居民点与低产园地整理推进缓慢
3 资金筹集方式过于单一,没有形成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剀
4 土地整理的运作中缺乏公众的参与
第五章 土地整理的资源环境效应分析
第一节 土地整理的资源效应分析
1 资源与资源效应
2 土地整理的经济资源效应
3 土地整理的社会文化资源效应
第二节 土地整理的环境效应分析
1 环境与环境影响
2 土地整理的环境效应类型与影响因子
3 土地整理的环境效应分析
第六章 土地整理资源环境效应的诊断指标与评估模型
第一节 土地整理资源环境效应的诊断指标
1 土地整理资源环境效应诊断指标的选取原则与选取方法
2 土地整理资源环境效应诊断指标体系
第二节土地整理资源环境效应诊断评估模型
1 单项诊断指标效应表达方式
2 效应诊断评估模型
第七章 土地整理项目的生态服务价值损益估算
第一节 生态系统服务评价理论基础
1 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
2 生态系统服务的分类
3 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评估体系
第二节 土地整理项目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益估算案例
1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2 土地整理前后土地利用类型变化
3 土地整理中的生态服务价值损益估算
4 结论与讨论
第八章 土地整理规划实施评价
第一节上轮规划主要指标
1 研究意义
2 上轮规划编制的基本方针和主要规划指标
第二节 上轮规划目标实现程度评价分析
1 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目标
2 土地开发整理补充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目标
3 土地开发整理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目标
4 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第三节 上轮规划实施效益和公众认知评价分析
1 实施效益评价分析
2 公众认知度评价分析
第四节上轮规划措施执行效果评价分析
1 现行规划主要措施回顾
2 规划目标与措施的对应关系分析
3 规划措施实施情况评价分析
第五节 上轮规划实施情况的总体评价与建议
1 成绩
2 问题
3 新一轮规划修编的建议
参考文献
张正峰,男,1975年出生于山东省泰安市,副教授,理学博士。自2003年起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土地管理系,2009~2010年在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土地政策研究中心做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土地利用与规划、土地整理、土地政策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国土资源部研究项目多项,出版专著(合著)多部,在《农业工程学报》、《自然资源学报》、《中国土地科学》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土地整理正从注重数量向数量、质量、生态管护并重的方向转变。在这种形势下,探讨土地整理的模式构成以及效应可以为我国土地整理项目的选择和优化配置提供科学依据,为土地整理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土地整理专项规划提供支持,为国土部门的土地整理决策提供帮助。本书首先系统分析了国外及我国台湾地区土地整理发展演化的特征,从土地整理的目标定位、法律保障、融资方式、公众参与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对我国大陆地区土地整理发展的启示。其次,通过分析土地整理活动各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采用层次指标分类法,设计了土地整理模式的分类方案,并依此进行了模式的归纳与分类。再次,在具体分析土地整理资源环境影响因子和资源环境效应的基础上,构建了土地整理资源环境效应诊断的指标体系和模型,并选取典型土地整理项目区,进一步估算了项目区的生态价值损益。最后,夺书对我国上一轮的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进行了实施评价。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