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学哲学的理论与实践
作者:王战 编著
出版:地震出版社 2010.10
页数:151
定价:18.90 元
ISBN-13:9787502837747
ISBN-10:7502837744
去豆瓣看看 第一章 引论
1 地学哲学的基本概念
2 地学哲学的内涵
第二章 辩证的地球科学史
1 地学研究“分与合”的辩证
2 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辩证过程
3 谁是赢家
第三章 辩证的地球
1 地球圈层构造的辩证
2 矿物和岩石的辩证
3 矿产和成矿条件的辩证
4 地质构造与岩石类型的辩证
5 褶皱与断裂的辩证
6 地层对比中的辩证
第四章 地球演化的辩证
1 圈层的形成与破坏
2 热力耗散与地壳增厚
3 地壳演化的方向性
4 地壳演化的周期性
5 地表元素供应与生物演化
6 灾变事件与生物进化
第五章 波动论(Undulation)与波浪观(Wavetectonics)
1 波浪运动的普遍性
2 地学发展中波动论出现的必然性
3 波浪观对波动论的发展。v
第六章 矛盾律
1 “一分为二”的普遍性
2 主与从的关系
3 “既济”与“未济”
4 小结:矛盾律中蕴涵的四个辩证关系
第七章 趋捷与中庸
1 节能趋捷是自然之道
2 兼容并包与中庸理论
3 剪切的结果——旋转
4 小结:中庸在矛盾与实践理论中的地位
第八章 道一观与统一论
1 道一观是对一种科学假说的起码要求
2 地球科学呼唤“统一论”的诞生
3 小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第九章 关于一些新的科学理论
1 由于技术科学的发展而产生的新理论
2 分形理论
3 突变理论
4 自组织理论及其相关理论
5 混沌与熵
第十章 “天一地一生一人”的相互关系
1 人类社会面临的“三大危机”
2 环境劣化后的反思
3 促进“天一地一生一人”的和谐:关于生态道德问题
4 附录:环境学与波浪状镶嵌构造
参考文献
后记
王战 男,曾用名王保仪,笔名中州戈,网络昵称赊旗客。1939年8月出生于河南省南阳县赊旗镇(即今之南阳市社旗县城),小学、中学主要受教于河南省许昌市,1957年赴西安接受高等教育,196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1年西北大学地质学系毕业,遂留校任教并任张伯声先生科研助手直至1994年张伯声院士谢世,其间曾随张伯声在西安地质学院(即今之长安大学)任教13年,现为西北大学地质学系教授、构造地质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数十年来,追随张伯声先生从事“地壳波浪状镶嵌构造”理论与实践研究,并在张伯声创立的地质理论基础上有所发展,建立了“地球多级驻波式脉动理论模型”,其理论与实践研究曾获陕西省科技成果一等奖和地质矿产部科研成果二等奖;1992年起获国务院特殊津贴。作为第一作者的主要专著有《东秦岭地区的波浪状构造演化》(西北大学出版社,1993)、《中国地壳的波浪状镶嵌构造》 (地质出版社,1996)、《黄骅坳陷地区的构造演化与油气分布》(科学出版社,1999);独著以及作为第一作者发表的学术论文70余篇。数十年来,担任的本科生及研究生教学课程有:中国区域地质学、中国区域构造学、地震地质学、地质学基础、动力地质学、地壳的波浪状镶嵌构造、大陆地壳演化、区域地质构造分析、地学哲学等。现任学科社团职务有:全国地学哲学研究会理事、陕西地学哲学研究会会长、陕西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顾问、地壳波浪状镶嵌构造研究会副理事长、陕西省山崩地质研究会会长等。
《地学哲学的理论与实践》是在讲课提纲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2000~2002年,笔者给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地质学专业四年级的学生(及少数研究生和外校教师)连续上了三年的“地学哲学”课程(前面两年,还有石油地质专业的学生听课)。在第一年上课前,只是计划了课程章节的目录,在每次上课的前一两天,才写出讲课的详细提纲,并标注出各个段落应举的例子等,常常为查实资料而熬夜到凌晨一两点钟。就这样,先吃了一个秋天的“顿顿饭”。到第二年就好了一点。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