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册登 录

中国农业产业组织发展演变的制度分析

中国农业产业组织发展演变的制度分析
作者:胡剑锋 著
出版:人民出版社 2010.11
页数:249
定价:33.00 元
ISBN-13:9787010093598
ISBN-10:7010093598 去豆瓣看看 
00暂无人评价...
      农业产业组织的发展问题,是当前中国所面临的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自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以来,农户成为了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这种制度安排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使中国亿万农民的“温饱”问题得到了基本解决。然而,这种制度安排同时也带来了一个负面的效应,使“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日益凸现出来,由此而导致了“卖粮难”、增产不增收等问题。如果不能将这些独立生产、分散经营的农户有效地组织起来,那么已经走出贫困深渊的中国农民就难以走上共同致富’的道路,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也就只能是一句口号而已。历史正赋予中国农业产业组织一个艰巨而神圣的使命。
      农业产业组织的发展问题,也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理论问题。20多年来,中国农村出现了一大批农业产业组织,其发展速度之快,组织形式之多,是世界历史舞台上所罕见的。如何来解释这些组织现象?如何来指导这些组织的发展实践?现实对理论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如果理论能揭示出这些组织内在的作用机理,如果理论能够归结出这些组织的发展规律,那么我们就能引导其健康地发展,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如果我们能够把当前的实践提炼和提升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经济理论、产业组织理论或者其他新的理论,那’么它对世界社会科学也将是一个巨大的贡献。这是一个令人兴奋的研究课题。
      这些年,我国理论界在农业产业组织的研究方面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一些具有重要理论价值的研究文献正在不断涌现。然而,有两个学术现象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一是学者们多数只侧重于某一类农业产业组织的研究,不少研究者则在极力寻找最佳的农业产业组织形式。这里引发出两个疑问:首先,不同形式的产业组织之间究竟是相互孤立还是互为联系的?如果是孤立的,我们可以分开来考察,但如果是有联系的,那我们就应该进行综合地分析;其次,理论上究竟有没有最理想的产业组织形式呢?如果有,那么现实中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的组织形式呢?是否除了最佳组织外,其他产业组织最终都会逐渐消亡?二是多数学者都仅从经济学视角来研究农业产业组织的有关问题,是不是所有的农业产业组织都只有一个效率目标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可见,只从经济学一个视角来考察农业产业组织问题或许是不够的。
      作者认为,任何一种产业组织的功能都有其局限性,在制度方面每种组织形式必将存在某些缺陷。只有通过不同产业组织之间的相互交叉、相互补充,形成一个系统、完善的组织体系,才能真正有效地解决中国农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有关问题。因此,农业产业组织研究的核心问题应该是不同产业组织之间的协调互动机制,而不仅仅是单一组织形式的研究,或者是最佳组织形式的选择。同时,组织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涉及到社会、经济、文化、法律、心理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所以,我们在研究中也要拓宽视野,突破单一经济学视角的分析方法。当然,不同学科的理论都有其自身的假设前提,并具有不同的分析逻辑。这就是说,要把各种不同学科的理论进行完全整合是有难度的,甚至是不可能的。不过,我们可以把不同的理论放到同一个历史事实上进行比较、分析和验证,就可以对哪种理论更适用于解释哪些组织现象作出判断。这就是所谓的比较理论分析方法。
      《中国农业产业组织发展演变的制度分析》引入了新制度经济学和新制度社会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试图从制度的视角对我国农业产业组织产生原因、变迁规律和互动机制等作出理论解释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提出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政策建议,并构建一些富有解释力的新理论和新方法。本书由9章组成。
      第1章“导论”,通过对有关农业产业组织研究文献的回顾和评述,指出理论有待深化和探讨的问题,并交代本书的研究背景和主要观点,以及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等。
      第2章“组织理论的历史回顾:三个视角理论的比较分析”,对经济学、社会学和管理学三个视角的组织理论进行了简要地梳理。通过纵向的回顾和横向的比较,目的是为了分析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同时探讨它们之间进行交叉融合的可行性。本章研究的另一个目的,就是为后面相关内容的分析提供一个简明扼要的理论“图谱”。 
      第3章“中国农业产业组织的产生原因:基于效率机制的四种解释逻辑的比较分析”,首先回顾了建国以来我国农业产业组织的发展历程及其现状,目的是以之作为一个历史事实,对效率机制和制度视角的有关组织理论的不_同流派进行经验验证。接着,把基于效率机制的四种解释组织产生原因的分析逻辑(规模经济分析逻辑、交易成本分析逻辑、分工经济分析逻辑和信息处理分析逻辑)放在中国农业产业组织发展的现实平台上进行比较和验证,看看它们各自究竟有多大的解释力。虽然分析发现,没有一个分析逻辑能完美地解释我国农业产业组织产生的根本原因,但是从中我们可以进一步地了解到哪些是影响农业产业组织产生的重要因素,并且这些因素又是通过什么机理发生作用的。 
      第4章“中国农业产业组织演进原因的解释:基于制度环境的四种分析方法的比较”,本书引入了制度视角的四个演变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的变迁理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以及组织生态学和演化经济学两个演化理论)。通过对前两个理论的比较,以及对中国农业产业组织现实变迁的解释力分析,研究得出:两个制度变迁理论在解释我国农业产业组织演变问题上都有一定:的解释力,但各自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本书提出,要分析组织的变迁规律,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突破经济学的静态分析方法,构建一个动态的分析模型。而在这个方面,两个演化理论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具有启发性的分析思路和研究方法。 
      研究组织演变及其相互关系的一个基本前提,就是要对各种形式的农业产业组织作出科学、合理的分类和定位。因此,在第5章的“中国农业产业组织的特性分析:组织分类与组织定位”中,作者比较了经济学和社会学的几种主要分类方法,并分析了目前我国政府对社会组织的分类管理办法,以及我国理论界对农业产业组织的各种分类方法。针对当前理论界普遍将专业合作社和农产品行业协会混为一谈的现象,作者从多个层面比较了两者之间的差别,并着重讨论了农产品行业协会的组织定位问题(包括角色定位、功能定位和目标定位)。 
      在以上3、4、5三章的研究基础上,第6章“中国农业产业组织协调互动机制研究:一个新的交易成本理论分析框架的构建”,将进入农业产业组织制度变迁以及不同产业组织之间相互关系的具体分析。在此,作者采纳了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即以交易成本作为研究的分析工具。本章首先对交易成本理论的代表人物威廉姆森的几个主要文献进行了回顾、比较和总结,并指出这一理论中四个假设前提(有限理性、机会主义、小数交易和不确定性)及其分析框架存在着严重的缺陷与不足。在充分借鉴社会学中有关组织理论的有关研究成果,并综合利用前面几章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作者对组织内外部的重要影响因素作出了深入分析,进而提出了一个动态的交易成本理论分析框架。为了检验该理论的解释力和有效性,作者又根据这个理论分析框架,推导出一个农业产业组织协调互动的分析模型,并运用该模型来分析中国农业产业组织发展中的若干现象和现实问题。经验验证表明,这个理论分析框架,至少在农业产业组织的分析上,比威廉姆森的分析框架具有更强的解释力。 
      基础研究是为了更好地理解组织的本质和运行,而理论最终还是需要回到现实中去,以解决特定的现实问题。组织生态学理论指出,在组织发展初期,合法性是组织能否取得快速发展的一个最重要因素。为此,第7章“中国农业产业组织面临的危机及规制政策研究:一个基于社会学合法性视角的分析”,作者从新制度社会学的合法性视角分析了当前我国农业产业组织所面临的制度环境。分析表明,近20年我国农业产业组织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迅速的发展,主要是因为具有较强_的行政合法性和政府合法性。然而,抑制它们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则在于缺乏社会合法性和法律合法性。基于此,作者提出应加快农业产业组织的规则冲突救济机制建设和农业产业组织监督体系的构建。 
      第8章“国外农业产业组织发展模式的比较:经验及启示”,作者深入分析和比较了美国、德国和日本这三个典型发达国家的农业产业组织发展模式。该研究不仅为理论研究提供大量的实证经验,同时也为中国农业产业组织的发展带来了若干有益的启示。 
      第9章“简要结论与研究展望”,作者归纳和总结了本研究的主要成果和观点,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同时也指出了本研究的不足之处,以及有待进一步深入的研究方向。 
      在本书撰写初期,由于理论界对“公司+农户”、农业专业合作社的研究成果已经比较多,而有关农业(农产品)行业协会的研究则相对较少,因此作者曾一度专门研究了农业(农产品)行业协会的组织特性、发展战略和具体策略等问题。其中的部分研究成果已融入以上内容,但考虑到行文的紧凑和内容的平衡,本书把两个专题研究成果放在附录当中。附录一根据美国著名社会学家Scott教授在《组织理论》一书中所归纳的组织研究最为关注的三个分析层次,即社会心理层次、结构分析层次和生态层次,对我国农产品行业协会发展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附录二在全面阐述当前加快培育和发展我国农业行业协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基础上,充分借鉴美、德、日、韩等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从六个方面提出了建立农业行业协会的基本思路和具体方案。
比价列表价格走势
 商家评价 (57)折扣价格

10
京东缺货1个月
5天前更新
暂无中图缺货N个月
520天前更新

公众号、微信群

缺书网
微信公众号
扫码进群
实时获取购书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