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遗传
0绪论
0.1 遗传学的产生、研究对象、任务及发展趋势
0.2 遗传学与园林植物育种学的关系
0.3 园林育种
1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1.1 遗传物质的分布
1.2 染色体
1.3 细胞分裂与生殖
1.4 高等植物的生活周期
2遗传的分子学基础
2.1 DNA作为主要遗传物质的证据
2.2 DNA的属性
2.3 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2.4 RNA病毒的属性
3孟德尔遗传规律
3.1 分离规律
3.2 独立分配规律
3.3 遗传学数据的统计处理
3.4 孟德尔规律的补充和发展
4连锁遗传和性连锁
4.1 连锁与交换
4.2 交换值及其测定
4.3 基因定位与连锁遗传图
4.4 性别决定与性连锁
5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5.1 基因突变
5.2 染色体结构变异
5.3 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6基因表达与调控
6.1 基因的概念
6.2 原核生物的基因调控与表达
6.3 真核生物的基因调控与表达
7细胞质遗传和雄性不育
7.1 细胞质遗传的概念和特点
7.2 母性影响
7.3 植物雄性不育的类型及其遗传机理
7.4 无融合生殖
8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8.1.群体的变异
8.2 数量性状的特征
8.3 数量性状遗传研究的基本统计方法
8.4 遗传参数的估算及其应用
8.5 近亲繁殖和杂种优势
9基因工程与基因组学
9.1 基因工程概述
9.2 基因的分离与鉴定
9.3 基因工程的应用及基因组图谱的构建
下篇 育种
10园林植物育种目标
10.1 现代园林植物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
10.2 园林植物育种目标的特点及制定原则
11园林植物种质资源
11.1 种质资源在育种工作中的意义
11.2 作物起源中心与中国园林植物种质资源
11.3 我国园林植物种质资源
11.4 种质资源的分类
11.5 种质资源的收集
11.6 种质资源的研究利用
12引种驯化
12.1 引种驯化的概念与意义
12.2 引种的原理
12.3 引种驯化时应考虑的因素
12.4 引种驯化工作程序和措施
13选择育种
13.1 选择育种的概念和意义
13.2 选择育种的方法
13.3 选择响应和遗传增益
13.4 芽变和芽变选种
14杂交育种
14.1 杂交育种的概念、意义和类别
14.2 杂交育种计划的制定和准备工作
14.3 杂交技术
14.4 杂种后代的选育
15杂种优势的利用
15.1 杂种优势的概念和应用概况
15.2 不同繁殖方式的植物在杂种优势利用上的特点
15.3 杂种优势的遗传理论
15.4 优势育种的程序
15.5 杂种种子的生产
15.6 细胞核雄性不育的遗传机制及应用
15.7 核质互作雄性不育(CMS)的遗传机制及应用
15.8 利用自交不亲和系制种法
16远缘杂交育种
16.1 远缘杂交的概念和特点
16.2 远缘杂种的作用和意义
16.3 远缘杂交不亲和性及其克服方法
16.4 远缘杂种不育性及其克服方法
16.5 杂交不稔性及其克服方法
16.6 选缘杂种的分离和选择
17营养系杂交育种
17.1 营养系品种的性状遗传特点
17.2 营养系品种的遗传变异研究方法
17.3 亲本选配及杂交技术特点
17.4 童期、童性和杂种培育选择特点
18诱变育种
18.1 花卉植物诱发突变的特点
18.2 辐射诱变射线种类
18.3 诱变育种中的辐射变量单位
18.4 辐射诱变作用的机理
18.5 植物对辐射的敏感性
18.6 园林植物辐射诱变处理的主要方法
18.7 辐射育种的三个基本技术环节
18.8 辐射后代的选育
18.9 化学诱变育种及其特点
18.10 化学诱变剂的种类和性质
18.11 化学诱变剂处理的主要方法
18.12 空间诱变育种
19倍性体育种
19.1 多倍体育种的概况
19.2 多倍体的起源
19.3 多倍体的种类
19.4 多倍体的特点
19.5 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
19.6 多倍体的鉴定与后代选育
19.7 单倍体育种的概况
19.8 单倍体植物的特点及其产生的途径
19.9 单倍体植物在育种上的意义
19.10 利用花粉(花药)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的方法
20细胞工程与园林植物育种
20.1 组织培养的概念和发展简史
20.2 组织培养的步骤
20.3 植物体细胞杂交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