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房地产消费文化
作者:周膺,吴晶 著
出版: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2010.11
页数:198
定价:48.00 元
ISBN-13:9787811402117
ISBN-10:7811402114
去豆瓣看看 序言 模因复制与文化进化
第一章 中国房地产消费的文化学殊义
一、中西方社会背景中的房地产消费泡沫论
二、中国房地产消费的文化经济学存在
三、中国房地产消费研究的学理基础
第二章 中国房地产消费的长期支撑要素
一、人口大国与房地产消费的刚性需求
二、民生状况的低水平与房地产投资需求
三、农业文明地根性与房地产消费情结
第三章 中国房地产消费的社会伦理基础
一、房地产消费与“个众”家庭社会
二、房地产消费与集体表象
三、房地产消费与政治仪式
四、房地产消费与对“陌生人世界”的疑惧
第四章 中国房地产消费的文化经济学调适
一、以中等收入家庭为核心构建经济适用住房消费主体
二、以低收人家庭为核心构建廉租住房消费主体
三、有效开放商品住房和土地供应市场
第五章 中国房地产消费的文化社会学调适
一、全面构建基本社会保障制度与创造公平的消费和投资机会
二、农业文明人群公民化的社会学实现与变革房地产消费观念
三、文化治理与实现房地产消费方式的社会进化
第六章 中国房地产消费的文化生态学调适
一、构建生态实践理性与形成房地产生态消费理念
二、建设生态美学与倡导生态美学居住方式
三、以生态民主为基础建立房地产市场管理体系
主要参考文献
周膺,1961年生于浙江省建德市,199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美学专业,师从叶秀山、聂振斌等先生,研究方向为中西美学比较。现为杭州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杭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浙江大学兼职教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兼职教授、中华美学学会会员、浙江省美学学会副会长、杭州市历史学会副会长。对中西哲学和文化史的比较研究有较多积累,涉猎历史学、考古学、经济学、社会学等较多学术领域。并对造型艺术有独特的领悟与解析,也善实际试验。已由中华书局等出版《美丽洲:良渚文化与良渚学引论》《美丽旧世界:良渚文化与杭州的缘起》《中国500年文明第一证:良渚文化与良渚古国》《东方文明的曙光:良渚遗址与良渚文化》《良渚文化与中国早期文化研究:何天行学术文集》《良渚文化与中国文明的起源》《文化遗产的制度性保护:杭州市的文化遗产保护》《创意时代:“创意良渚”的思想实验》《现代城市美学》《后现代城市美学》《生态城市美学》《西溪湿地》《西溪湿地保护利用模式研究》《洪氏家族与西溪湿地》《钱塘望族:杭州洪氏家族文化史》《韵含水石:杭州洪氏文化遗存》《烨烨斯文:杭州洪氏人物作品》《斜阳嘉树:宋史随笔》《华贵天城:宋版杭州》《宋朝那些事儿》《现代信息理念与写作》《杭商的文化学特征与杭州人文精神》等专著,发表论文60余篇、散文随笔100余篇。由人民美术出版社等出版《周膺集》《第一种美》等美术专集,并举办美术个展。
吴晶,1970年生于浙江省温州市,1991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现为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致力于研究唐宋文学、历史和浙江地域文化。已出版《李商隐传》《永嘉四灵:徐照、徐玑、翁卷、赵师秀合传》《西湖诗词》《洪异与西湖》《百年一缶翁:吴昌硕传》《画之大者:黄宾虹传》《中国5000年文明第一证:良渚文化与良渚古国》《西溪湿地》《嶷然人杰:杭州洪氏人物》《生态城市美学》《文化遗产的制度性保护:杭州市的文化遗产保护》等专著。
房地产是中国社会最敏感的论题之一。在并不富裕的中国,它成为中国人基本的财富象征,因而也是自由和人权的象征。然而,尽管中国几乎是世界上自有住房率最高的国家,房地产事实上已成为中国人最大的经济束缚,在中国造就了世界上最多的“房奴”。迄今为止的事实证明,常规的经济学或政治学是无法解释中国的房地产狂热的。房地产某种程度上标示中国人有钱了,但本质上不过是西奥多-威廉·舒尔茨(Theodore William Schultz)在《穷人的经济学》的演讲中所说的穷人的经济学的一个案例。穷人的经济学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文化学范畴。弗朗索瓦·佩鲁(Francois Perroux)在《新发展观》一书中指出,如果脱离了文化基础,任何一个经济学概念都不能得到彻底的深入思考。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本有无法估量的房地产刚性需求:中国又是社会保障水平极低时国家,房地产更多地成为中国人自我保障的投资:更为关键的是,中国仍然处在“农民中国”的水平,农业文明的地根性带给中国人特别强烈的房地产情结。
2010年第二季度中国GDP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如保罗·肯尼迪(Paul Kennedy)《大国的兴衰》一书所说.以农业为主的经济大国还是弱国。只有基本完成城市化、构建了公民社会,中国人获得基本的社会保障权或者真正意义上的人权,中国的房地产热才会成为历史。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