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名碑名帖:怀素自叙帖

作者简介内容简介
怀素(约活动于8世纪中期),本姓钱,字藏真,僧名怀素。生于湖南零陵县,后来移居长沙。幼年好佛,出家为僧,并热衷草书艺术。约大历七年(772年)北赴长安及洛阳,寻求进一步发展。由于他个性洒脱,草书绝妙,受到颜真卿等书家、诗人及名流贵卿的激赏,纷纷赠以诗文。大历十二年(777年),他摘录部分赠诗和序,以狂草写成此卷。共126行,698字。首行早损,为宋苏舜钦补书。《自叙帖和》曾经南唐内府、苏舜钦、吕辩、吴宽、文征明、项元汴、安岐、清内府等收藏。原迹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本卷用细笔劲毫写大字,笔画圆转遒逸,如曲折盘绕的钢索,收笔出锋,锐利如钩斫。全卷强调连绵草势,运笔上下翻转,忽左忽右,起伏摆荡。其中有疾有速,有轻有重,像是节奏分明的音乐旋律,极富动感。此外也有点画分散者,则强调笔断意连,生生不息的笔势,笔锋回护钩挑,一字、一行,以至数行之间,点画互相呼应。《自叙帖》是怀素流传下来篇幅最长的作品,也是他晚年草书的代表作。安岐谓此帖:一墨气纸色精彩动人,其中纵横变化发于毫端,奥妙绝伦有不可形容之势。
本卷用细笔劲毫写大字,笔画圆转遒逸,如曲折盘绕的钢索,收笔出锋,锐利如钩斫。全卷强调连绵草势,运笔上下翻转,忽左忽右,起伏摆荡。其中有疾有速,有轻有重,像是节奏分明的音乐旋律,极富动感。此外也有点画分散者,则强调笔断意连,生生不息的笔势,笔锋回护钩挑,一字、一行,以至数行之间,点画互相呼应。《自叙帖》是怀素流传下来篇幅最长的作品,也是他晚年草书的代表作。安岐谓此帖:一墨气纸色精彩动人,其中纵横变化发于毫端,奥妙绝伦有不可形容之势。
比价列表
公众号、微信群

微信公众号

实时获取购书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