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志--青年发迹,心比天高露锋芒
1.“小英雄”角色设定失误
2.初入仕途,反叛家族
3.放荡不羁,初出茅庐
4.仕途艰难,通往直前
5.谯县赋闲,以屈求伸
6.镇压起义军,扩充实力
第二章 势--羽翼待丰时,审时度势巧得人心
1.找准时机,联兵伐董卓
2.筹建青州军,营造自家天地
3.割发代首,赏罚分明得人心
4.树形象,打忠义之旗
5.以愚制愚,巧取冀州
6.收复兖州,先安身后立命
7.王立预言造舆论:“承汉者魏也”
第三章 计一霸王蓄势,不畏强敌拓版图
1.三战徐州,击杀吕布
2.以少胜多,官渡之战显智谋
3.北伐乌桓中原一体
4.坐山观虎斗,破袁绍
5.集思广益,得功者赏
6.攻占阳平关
7.濮阳之战将计就计猛力还击
8.西征马超,建立魏国
第四章 省--折戟赤壁,三思其痛
1.中苦肉计,不纳从议
2.战情疫情两夹击
3.知错就改真君子
4.关羽义释,险走华容道
5.痛定思痛,英雄也有气短时
6.造铜雀台,重赏奇兵
7.愈挫愈勇,笑傲江湖
第五章 借--欲借力成事,诚求人才却难得
1.问计于人,慧眼识郭嘉
2.惜才:爱屋及乌对苟或
3.香诱勇夫,为己所用
4.徐庶弃刘投曹
5.让德才兼备的人为自己效力
6.施恩关羽,英雄不问出身
7.感动臧霸,用道义换忠心
8.收天下文人于帐中
9.建立智囊制度
第六章 宽--忘却小节,成就大业
1.宛城之战泯恩仇
2.敬陈宫,英雄惜英雄
3.一致对外,不搞内讧
4.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
5.不杀陈琳,宰相肚里能撑船
6.谦恭:让步袁绍
第七章 统--群雄逐鹿平四川
1.化整为零,逐个击破赢全局
2.正谋反用离间“马”“韩”
3.深根固本以制天下
4.浑水摸鱼,夹缝中间求生存
5.南征刘表,占取荆州
6.得民心者得天下
第八章 心--称王只为权力不为虚名
1.文武兼用,王霸两专
2.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
3.上书自明本志,表忠心
4.树谋于情,厚待部下
5.系列举措架空汉家天下
6.挟天子以令诸侯
7.拉大旗树权威
第九章 衡--有挟制才有平衡
1.金蝉脱壳建立“国上之国”
2.挑起纷争,静观其变得余利
3.换角度挟制孙刘联盟
4.内部利益均势
5.优胜劣汰,胜者为王
6.权利博弈“三公制”
第十章 涵--个性气魄,内外兼修方有大成
1.丰富知识,获取谋略
2.一生节俭终老不变
3.恩怨情仇,包容天下
4.诗词显胸怀
5.人非圣贤,适当自嘲
6.真性情,一生三哭
7.刻薄厚道兼而有之
第十一章 争--不信天命,追求无悔
1.成事在天,谋事在人
2.特立独行,以自我为中心
3.天地间,人为贵
4不可天下人负我
5.泾渭分明,彻查邯城匿名信
6.人谋>天时>地利
7.权谋素质,奸雄眼光
第十二章 败--历尽坎坷,蜕茧成蝶
1.疑心重,行事极端难两全
2.不恨失败恨小聪明
3.杀人欲借刀,刘表计更高
4.贾诩识破曹操声东击西之计
5.孔明打草惊蛇,逼退曹军
6.张飞巧用疑兵计,曹操上当
7.赵云大摆空营计
8.周瑜反问计,曹操斩羽翼
9.青梅煮酒错识刘各
第十三章 震--不树威无以服众
1.乱世用重典--“杀”的心理震慑
2.清洗异党绝不手软
3.视权如命,因受而善用
4.背水一战灭强敌
5.一石三鸟,排除异己
6.曹操用计定军心
7.杀一儆百,明肃法纪
第十四章 忍--适时示弱不是弱者
1.曹操的智慧之忍
2.郭嘉计定辽东,曹操坐收渔利
3.给吕布送礼,令袁术受损
4.“委屈求全”并非弱者
5.激励士气,望梅止渴
6.机警应变
第十五章 慎--心思缜密.行而有效
1.兵不厌诈,轻取肖关
2.相信下属,明断于禁谋反
3.平定汉中败张鲁,见可而退
4.注重人谋,射鹿测众心
5.江山时刻未雨绸缪
6.话中虚实,自己心知
第十六章 教--子弟教育,眼光长远
1.教子曹植谦虚好学
2.以静制动,曹丕玩秀
3.智慧传承小曹冲
4书信教子,分辨公私
5.从曹操教子看家教
6.舞文弄墨的教子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