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永不消逝的精灵·历放
他的一生充满与众不同的“奇迹”和“矛盾”,他的人生之路充满“非理性”的选择,而他其实是个思想深邃,作风审慎,具有科学和理性思考的人。
从狂热走向沉思·丁东
如果不能按历史的本来面貌公正地追究责任,反思“文革”就失去了基本的前提。“青春无悔”的声音,从某种意义上讲,可能正是对某种不公正的舆论的情绪宣泻。
我与书:记忆中的零零碎碎·吴彬
看书这件事对于我,似乎已经不好单单看作是出于求知、好学或者用功——给自己的读书行为加上这些动机,总觉问心有愧,因为怎么想也觉得那恐怕就是一种癖好,是上瘾,是与吃饭睡觉一样的生存需求。
彭伯伯和彭妈妈·李南央
那样冷的天,我让她不要送了,她坚持着一定要送到大门口。快到胡同口,我无意间一回头,看到彭妈妈没有进院门,还站在胡同中间看着我们,在抹眼泪。
我所了解的冀贡泉·智效民
尽管当局始终进行暗中监控,但是在一般人的眼里,这个大院还是一个名人荟萃、各显风流的所在……冀老则总是穿一身不大合体的藏蓝色呢料中山装,显得比较低调。这可能与他是教授出身有关。
我青春的分水岭·谢湘南
当时参加“青春诗会”应该还是很多诗歌写作者的梦想,我也不例外。从1993年出门打工,开始写诗,将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想记录在小得可怜,只有自己珍视的小本本上,默默写了那么多年……
狱中杂记·廖克
我承认,我弄不懂社会,也不会保护自己。光凭一颗真挚的心是不够的。然而我还是觉得一个人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应该说真话,不能违心做人。为什么我们的社会不喜欢人说真话呢?
我的山村,我的1978·丁伯刚
如果不让我看书,我情愿早死。我不能做那种贪生的人。那种生命是无耻的。我不能苟活在人世。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是无耻的。我的愿望不实现我就去死。
《致右派儿子》中的“浑天一号”·周烽烽
我是在父亲去世若干年后才开始有点怀念他的。开始觉得对他的关心呔少。觉得他的缺点以及做过的错事好像都是可以原谅的。不过这种感悟来得太晚了。
一个新中国政法王作者的日记
听了这两次报告后,我对这项工作却有了深刻的认识,这些反革命分子是国家今后建设的主要障碍,如果不把这些反革命彻底的肃清,我们就不能顺利的建设美好的国家。
“建国十年大庆”个人回顾·1959·田杰
十年是这样过的,有九年是学校生活,党在培养自己,这漫长的十年对我来说有特殊的意义,因为十年前我是一个无知无识的人,而现在由于党的培养,成为一个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