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院校工业工程系列规划教材:人因工程

目 录内容简介
目录丛书序前言第1章 绪论 11.1 人因工程学的产生与发展 11.1.1 什么是人因工程学 11.1.2 人因工程学发展简史 11.2 人因工程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41.2.1 人因工程学的研究内容 41.2.2 人因工程学的研究方法 61.2.3 人因工程学的应用领域 9本章习题 10第2章 人体形态特征和测量 112.1 人体测量的基本术语和测量方法 112.1.1 人体测量的目的 112.1.2 人体测量学中常用术语 112.1.3 测量工具与测量方法 132.1.4 人体测量中的主要统计函数 142.2 人体结构尺寸 182.2.1 人体测量的分类 182.2.2 测量项目 192.3 人体测量数据的应用 302.3.1 人体测量数据应用中必须考虑的因素 302.3.2 在服装行业中的应用 342.3.3 在体育及其设施设计中的应用 352.3.4 在航天中的应用 362.4 人体模板和人体数学模型 372.4.1 动态人体尺寸 372.4.2 人体模板 382.4.3 人体数学模型 392.4.4 三维数字化虚拟人体模型 39本章习题 43第3章 人的机能特征 453.1 神经系统 453.1.1 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453.1.2 中枢神经系统 453.1.3 周围神经系统 473.2 视觉机能及其特征 483.2.1 视觉系统 483.2.2 视觉特征 483.2.3 视觉运动规律 513.2.4 视觉对作业的影响 523.3 听觉机能及其特征 523.3.1 听觉系统 523.3.2 听觉的物理特性 533.4 其他感觉机能及其特征 563.4.1 肤觉 563.4.2 本体觉 563.5 人的心理 573.5.1 人的心理因素 583.5.2 人的心理现象 623.5.3 人的心理调节 68本章习题 70第4章 人的自然倾向与可靠性 714.1 习惯与错觉 714.1.1 习惯 714.1.2 错觉 724.2 精神紧张与躲险行为 774.2.1 精神紧张 774.2.2 躲险行为 774.3 应激 784.3.1 应激和应激源 784.3.2 座激的反应 784.4 人的生理节律 791.4.1 日周节律 794.4.2 其他周期节律 804.4.3 PSI周期节律 814.5 人的可靠性 834.5.1 人的可靠性与压力 834.5.2 核电站和飞行中的人因失误 844.5.3 人因可靠性分析方法 85本章习题 89第5章 人体力学 905.1 肌肉与骨骼系统 905.1.1 肌肉的结构 905.1.2 肌肉收缩的形式和力学特征 925.1.3 骨骼系统的结构 935.1.4 骨骼杠杆原理 965.2 静态肌肉施力 975.2.1 肌肉施力的类型 975.2.2 静态肌肉施力的特征 985.2.3 常见的静态施力作业及改善 985.3 作业姿势 1015.3.1 作业姿势与人体机能 1015.3.2 作业姿势的设计原则及选择 1035.3.3 作业姿势的设计要点 1045.4 人体的活动力量 1065.4.1 手部力量 1075.4.2 脚部力量 110本章习题 110第6章 人的体力作业负荷 1116.1 概述 1116.2 能量消耗与劳动强度 1116.2.1 体力工作时的能量消耗 1116.2.2 劳动强度及其等级划分 1156.3 作业能力分析 1186.3.1 作业能力特点 1186.3.2 影响作业能力的因素 1196.4 作业疲劳及其测定 1206.4.1 作业疲劳的概述 1206.4.2 疲劳的发生机理 1216.4.3 作业疲劳的测定方法 1226.4.4 工作疲劳实验研究和应用 1246.5 提高作业能力与降低作业疲劳的措施 1256.5.1 工作条件与工作方法的改善 1256.5.2 作业休息的合理安排 1266.5.3 生产组织的改进 128本章习题 129第7章 人的信息处理系统和脑力工作负荷 1307.1 信息处理系统 1307.1.1 信息及其计量 1307.1.2 信息分类 1307.1.3 信息加工模型 1317.2 人的信息输入 1337.2.1 视觉信息的识别和输入 1337.2.2 听觉信息的识别和输入 1347.3 人的信息加工 1357.3.1 感觉的信息处理 1357.3.2 中枢信息处理 1367.4人 的信息输出 1377.4.1 操作运动输出 1387.4.2 言语的产生和输出 1437.4.3人的信息处理效率的提高 1447.5 脑力负荷的定义及其影响因素 1447.5.1 脑力负荷的定义 1447.5.2 脑力负荷的影响因素 1457.6 脑力负荷的测量方法 1477.6.1 脑力负荷概述 1477.6.2 主任务测量法 1477.6.3 辅任务测量法 1497.6.4 生理测量法 1507.6.5 主观评价法 1507.7 脑力负荷的预测方法 1557.7.1 概述 1557.7.2 Siegel和Wolf的时间压力模型 1557.7.3 波音公司的方法 1567.7.4 Aldrich的脑力负荷预测方法 1577.8 脑力疲劳及其消除 1587.8.1 脑力疲劳的含义 1597.8.2 产生脑力疲劳的因素 1597.8.3 脑力疲劳的危害 1597.8.4 避免脑力疲劳的措施 160本章习题 161第8章 人机交互界面设计 1628.1 人机交互界面设计概述 1628.1.1 人机交互界面的定义 1628.1.2 人机交互界面设计的起源 1628.1.3 人机交互界面设计的发展 1628.1.4 人机交互界面设计的研究内容 1648.2 显示界面设计 1648.2.1 显示界面的分类 1648.2.2 视觉显示界面的设计 1658.2.3 仪表显示和荧光屏显示设计 1678.2.4 信号灯和报警信号设计 1728.2.5 标志符号设计 1748.2.6 听觉显示界面的设计 1778.3 控制界面设计 1798.3.1 控制器的分类 1798.3.2 控制器的设计 1808.4 显示界面与控制界面的配合布局 1828.4.1 控制显示比 1838.4.2 控制显示的空间相合性 1848.4.3 控制显示的运动相合性 1848.5 空客A380驾驶舱设计 1858.6 软件界面设计 1878.6.1 软件界面设计概述 1878.6.2 软件人机界面的设计原则 1888.6.3 软件人机界面的设计过程 1888.6.4 软件人机界面的形式与标准 1898.6.5 Internet网页界面设计 1908.6.6 眼动仪的应用 192本章习题 193第9章 作业空间设计与用具设计 1959.1 工作场所与作业空间设计 1959.1.1 活动空间 1959.1.2 作业空间设计的要求 1979.1.3 作业空间设计 1989.1.4 作业空间的布置 1999.1.5 作业心理空间 2029.2 作业姿势与工作区域设计 2039.2.1 作业姿势的选择 2039.2.2 工作区域设计 2049.2.3 立体工作区域 2069.2.4 脚的工作区域 2089.3 座椅设计 2099.3.1 坐姿分析 2099.3.2 座椅设计原则 2129.3.3 座椅设计实例 2129.4 手握式工具设计 2149.4.1 手握式工具设计的生理基础 2159.4.2 与手握式工具有关的疾患 2169.4.3 手握式工具设计原则 2179.5 职业病防治 2199.5.1 焊工 2199.5.2 驾驶员 2209.5.3 办公室人员 221本章习题 222第10章 作业环境 22410.1 作业环境概述 22410.2 微气候环境 22510.2.1 微气候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22510.2.2 微气候对人体的影响 22610.2.3 微气候环境的改善 23310.3 照明环境 23510.3.1 光的度量 23510.3.2 照明对作业的影响 23610.3.3 我国的照明标准和照度分级 23710.3.4 照明环境的设计与改善 24010.3.5 照明环境的综合评价 21110.4 噪声与振动环境 24710.4.1 噪声及其度量 24710.4.2 噪声的来源及危害 25010.4.3 噪声标准与评价 25310.4.4 噪声控制的措施 25610.4.5 振动环境 25710.5 色彩环境 26110.5.1 色彩的基本概念 26110.5.2 色彩对人的影响 26610.5.3 色彩调节与应用 26810.6 空气环境 27110.6.1 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及其来源 27110.6.2 空气中污染物的浓度及其相关标准 27410.6.3 空气污染物的防治 27710.6.4 工作场所的通风和空气调节 27910.6.5 GMP的空气环境要求及实现措施 281本章习题 283第11章 人机系统设计与评价 28511.1 概述 28511.1.1 人机系统设计思想 28511.1.2 人机系统比较与功能分配 28611.1.3 人机系统类型 28811.2 人机系统分析方法 29011.2.1 连接分析法 29011.2.2 连接分析的目的 29111.2.3 连接分析的步骤 29111.2.4 连接分析的应用 29411.2.5 检查表评价法 29511.3 系统安全分析评价方法与事故预防 29811.3.1 系统安全分析评价方法 29811.3.2 事故预防措施 30311.4 人机系统的评价 30811.4.1 人机系统评价原则与评价体系 30811.4.2 人机系统评价方法 30911.4.3 人机系统评价应用案例 313本章
目 录内容简介
《人因工程》系统地介绍了人因工程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典型应用,把应用范围从传统制造业扩展到产品工业设计、核电站、航天航空等多个领域。《人因工程》共12章。第1章为绪论,第2~7章分别介绍人体形态特征和测量、人的机能特征、人的自然倾向与可靠性、人体力学、人的体力作业负荷、人的信息处理系统和脑力工作负荷,第8、9章分别介绍人机交互界面设计、作业空间设计与用具设计,第10章介绍作业环境,第11章介绍人机系统设计与评价,第12章介绍现代人因工程典型应用。
比价列表
公众号、微信群

微信公众号

实时获取购书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