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验与北京模式:北京市科技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探索
作者:王玉梅 等编著
出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1.1
丛书:北京师范大学资源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
页数:207
定价:39.00 元
ISBN-13:9787509719206
ISBN-10:7509719208
去豆瓣看看 前言
第一章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和探索历程
第一节 中国发展观的历史演变
第二节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确立和意义
第三节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机制和主要成效
第二章 中国支持可持续发展的科技行动计划
第一节 “863计划”:高技术引领活动
第二节 国家星火计划
第三节 国家火炬计划
第三章 中国区域科技进步中的制度创新
第一节 区域科技进步中的创新实践
第二节 区域科技制度创新的特点与经验
第三节 科技制度创新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思考
第四章 中国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发展模式
第一节 国家可持续发展探索下的地方发展新模式
第二节 政府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模式
第三节 各地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的方法创新
第五章 北京市可持续发展实验模式与工作机制
第一节 北京市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历程
第二节 北京市可持续发展实验新探索的模式分类
第三节 北京市可持续发展实践的典型模式分析
第四节 北京市实验区建设管理的体制与机制
第六章 北京市乡镇街道可持续发展的做法与经验
第一节 中心城区街道可持续发展的做法和经验
第二节 城乡结合部乡镇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与经验
第三节 远郊区乡镇可持续发展的探索与经验
第七章 北京市可持续发展的趋势与举措
第一节 北京市可持续发展的现状
第二节 北京市可持续发展的趋势
第三节 北京市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模式
第四节 突破北京市可持续发展瓶颈的举措
第八章 中国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难点与出路
第一节 我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难点
第二节 我国区域可持续发展实践的新要求
第三节 生态工业园建设亟待加强
第四节 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的选择
第五节 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政策选择
参考文献
魏伟,江苏扬州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北京市可持续发展科技促进中心副主任,长期从事北京市可持续发展的领导管理工作,总结提出了北京市可持续发展“两个结合,多种模式”的工作思路和“重心下移、由点到面”推进北京市可持续发展的实验战略。最近的研究重点是科技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思路模式。
郭兴华,山东新泰人,中国农业大学硕士,北京市可持续发展科技促进中心主任助理,发表论文4篇。在新时期北京市可持续发展工作方面具有独到的见解,最近的研究重点是“北京市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实践与创新”与“科技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
王玉海,甘肃武山人,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教授,博±研究生导师,现为北京师范大学资源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专家委员。研究方向为资源高效利用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承担国家及省部级有关可持续发展的课题10多项,出版著作4部,发表相关论文40多篇,最近的工作重点是系统总结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实践经验,同时以实验区为平台进行低碳经济的实践探索。
程连升,甘肃甘谷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博士,现为中共中央党校教师,研究方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和中国可持续发展史,对中国反失业政策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出版著作4部,发表论文40余篇。最近的研究重点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历史进程。
《中国经验与北京模式:北京市科技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探索》以可持续发展问题为核心,以北京的典型实践模式为载体,从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出发,探讨可持续发展的中国经验与北京模式。认为,可持续发展的中国经验是“实践先行、行政主导、科技促进、以点带面”;北京市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模式包括“完全城区型、近郊新城型和远郊生态型”三大类型。《中国经验与北京模式:北京市科技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探索》列举了许多实践模式生动形象的案例,将模式提炼与经验总结相结合,既有理论的阐述,又有典型案例的实证分析。对深化可持续发展内涵的探讨、宣传可持续发展的中国经验、推广可持续发展的北京模式等,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