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情操论
作者:(英)斯密 著,宋德利 译
出版:译林出版社 2011.1
丛书:译林人文精选
页数:346
定价:28.00 元
ISBN-13:9787544714808
ISBN-10:7544714802
去豆瓣看看 第一卷 论行为得体
第一篇 论得体
第一章 论同情
第二章 论互相同情的快乐
第三章 论通过我们和他人感情是否一致,来判断其情感是否得体
第四章 续前章
第五章 论和蔼可亲及令人尊敬的品德
第二篇论不同激情的得体度
导言
第一章 论源于躯体的激情
第二章 论源于想象的某种特殊倾向或习惯的激情
第三章 论乖戾的激情
第四章 论良善的激情
第五章 论自私的激情
第三篇 论幸运与不幸对人们判断行为是否得体的影响;何以有时容易被认可,有时则不易
第一章 同给予快乐的同情相比,我们给予悲痛的同情般来讲是一种更为强烈的感情,但在当事人的自然感觉中却依然不够强烈
第二章 论野心的起源,及等级的差别
第三章 论嫌贫爱富、贵尊贱卑的倾向所导致的道德情操之腐败
第二卷 论功过,或奖惩对象
第一篇 论功过意识
导言
第一章 看似值得感谢,似乎就值得报答;同样,看似令人怨恨,似乎就应该受罚
第二章 论感激与怨恨的适当对象
第三章 对施惠者的行为缺乏赞许,对受惠者的感激之情就缺少体会;相反,对作恶者的动机缺乏责难,对受害者的怨恨之情就缺乏体谅
第四章 前几章扼要重述
第五章 对功过意识的分析
第二篇 论正义和仁慈
第一章 两种美德的比较
第二章 论正义感、悔恨感,兼论功德意识
第三章 论如此天性构成的作用
第三篇 就行为的功过,论命运对人类情感的影响
第一章 论命运产生影响的原因
第二章 论命运之影响的程度
第三章 论此种情感超常性的终极因
……
第三卷 论我们判断自己情感和行为的基础,及责任感
第四卷 论效用对认可情感的影响
第五卷 论习俗与风尚对道德上认可与否的影响
第六卷 论美德的品格
第七卷 论道德哲学体系
亚当·斯密(1723—1790) 被誉为“现代经济学之父”。1723年出生在苏格兰的柯科迪,青年时就读于牛津大学,1751年至1764年在格斯哥大学担任哲学教授。在此期间,斯密发表了他的第一部著作《道德情操论》,确立了他在知识界的威望。但是,他的不朽名声则得自于1777年出版的伟大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这部著作使其在余生中享受着无尽的荣誉和爱戴,并延续至今。
《道德情操论》包括第一卷论行为得体;第一篇论得体;第一章论同情;第二章论互相同情的快乐;第三章论通过我们和他人感情是否一致,来判断其情感是否得体;第四章续前章;第五章论和蔼可亲及令人尊敬的品德;第二篇论不同激情的得体度等等。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