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历史回顾
一、孟德尔遗传定律
二、遗传的染色体理论
第二节 分子生物学的遗传学背景
一、DNA的发现
二、基因的组成
三、基因与蛋白质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 分子生物学的诞生、发展及展望
一、分子生物学的定义
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简述
三、分子生物学的主要内容
四、展望
本章小结
思考及练习题
启迪、思考、探索、进展
第二章 生物大分子的基本结构和性质
第一节 生物大分子概述
一、生物大分子的化学结构
二、决定蛋白质和核酸三维结构的非共价相互作用
三、研究生物大分子的基本方法
四、生物大分子的分子量测定
第二节 DNA的结构和性质
一、DNA的基本结构
二、DNA的基本性质
第三节 RNA
一、成熟RNA
二、前体RNA
三、病毒RNA
四、RNA的结构
五、核酸的结构分析
第四节 蛋白质
一、蛋白质的结合位点和多亚基蛋
白质
二、蛋白质活性的调节
三、蛋白质重要的结构域
四、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和复杂聚集物的结构
本章小结
思考及练习题
第三章 遗传物质的维持及维护
第一节 复制
一、概述
二、DNA复制的相关蛋白质
三、原核生物DNA复制的过程
四、真核生物DNA复制的过程
五、DNA复制的调控
六、逆转录
七、可转移的遗传因子(质粒、转座因子)的复制
第二节 DNA损伤修复和基因突变
一、避免差错的DNA损伤修复和基因突变
二、倾向差错的DNA损伤修复和基因突变
三、基因突变
第三节 遗传重组
一、同源重组的机制及重组模型
二、转化中的重组
三、同源双链DNA分子之间的交换
四、同源重组的酶和蛋白质
本章小结
思考及练习题82第四章 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1)——转录
第一节 RNA的酶促合成
一、RNA合成的基本特征
二、大肠杆菌RNA聚合酶
三、RNA聚合酶在DNA上的识别与
结合位点
四、转录的起始
五、RNA链的延伸
六、RNA链的终止和新合成RNA的
释放
第二节 RNA分子的种类及转录后
加工
一、mRNA
二、tRNA和rRNA
第三节 真核生物的转录和RNA
加工
一、真核生物RNA聚合酶
二、真核生物的转录
三、真核生物mRNA的加工
四、选择性剪接
五、顺式剪接与反式剪接
六、RNA编辑
本章小结
启迪、思考、探索、进展
思考及练习题
第五章 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2)——翻译
第一节 遗传密码的破译
一、Crick的探索
二、Nirenberg的实验
三、Khorana的实验
第二节 遗传密码的主要特征
一、密码的连续性
二、密码的简并性
三、密码的摆动性
四、密码的通用性和特殊性
第三节 蛋白质的翻译
一、与蛋白质生物合成有关的生物大分子
二、蛋白质生物合成的机制
三、蛋白质的翻译后加工、修饰及定位
本章小结
启迪、思考、探索、进展
思考及练习题
第六章 原核基因表达调控
第一节 乳糖系统和操纵子模型
一、酶的诱导
二、结构基因和调节 基因的突变
三、调节 基因
四、JacobMonod的负控制模型
五、正控制系统
第二节 半乳糖操纵子
一、cAMPCAP对两个半乳糖启动
子的不同作用
二、双启动子的生理功能
三、双操纵区
第三节 色氨酸操纵子
一、色氨酸操纵子的阻遏操纵系统
二、弱化子和前导区
三、mRNA的前导区全序列分析
四、弱化的机制
第四节 λ噬菌体基因表达的调节
一、λ噬菌体简介
二、λ噬菌体基因组
三、λ噬菌体感染宿主后的转录次序
四、λ噬菌体的调控区
五、λ噬菌体的操纵区和启动子结构
六、CI蛋白和Cro蛋白
第五节 DNA重排对基因表达的调节
第六节 σ因子对基因表达的调控
第七节 转录后的调控
一、翻译水平上的调控
二、翻译后调控
本章小结
思考及练习题167第七章 真核基因组及其基因表达调控
第一节 真核生物基因组
一、重复序列
二、多基因家族与假基因
三、逆转录病毒和癌基因
四、真核细胞中的转座因子
五、真核细胞中的线粒体基因组和叶绿体基因组
第二节 真核基因
一、rRNA基因
二、tRNA基因
三、编码蛋白质的基因
第三节 真核基因表达的调控
一、真核基因表达调控的特点
二、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种类
三、DNA和染色体水平上的调控
四、真核基因转录水平上的调控
五、真核基因一般转录调控模型
六、真核基因转录后的控制
七、真核基因翻译水平的调控
八、真核基因翻译后水平的调控
九、真核基因表达中小分子RNA的调控
本章小结
启迪、思考、探索、进展
思考及练习题
第八章 细胞信号调控
第一节 细胞信号的一般概念
一、信号分子和信号受体
二、三类已知的细胞表面受体
三、细胞对信号的反应过程
第二节 通过G蛋白偶联受体进行的信号调控
一、G蛋白偶联受体的结构——七次跨膜
二、三聚体G蛋白
三、G蛋白偶联受体作用的两条主要途径
第三节 通过酶联细胞表面受体进行的信号调控
一、受体酪氨酸激酶是大多数生长因子的受体
二、形成二聚体是酶关联受体被信号激活的普遍机制
三、受体酪氨酸激酶上的磷酸化的酪氨酸残基被具有SH2结构的蛋白质识别和结合
四、受体酪氨酸激酶介导的RTKRas信号通路
第四节 通过细胞内受体进行的信号调控
一、维生素D和甾类激素等直接和基因转录的调控蛋白结合
二、NO和CO能直接与细胞内的酶结合
第五节 细胞对信号的反应
一、细胞信号逻辑:信号网络
二、细胞对信号的适应性
本章小结
启迪、思考、探索、进展
思考及练习题
第九章 癌分子生物学
第一节 癌发生的分子基础
第二节 癌的发生和发展
一、肿瘤启动因子和促进因子
二、肿瘤发生的阶段
第三节 癌基因
一、癌基因的分类
二、病毒癌基因
三、细胞癌基因
第四节 细胞癌基因的激活
一、点突变和基因扩增
二、染色体易位或基因重排
三、病毒基因启动子或增强子的插入
和转位
第五节 抑癌基因
一、抑癌基因的确定
二、抑癌基因的种类
本章小结
启迪、思考、探索、进展
思考及练习题
第十章 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 生物大分子的分离
一、凝胶电泳
二、双向凝胶电泳
三、离子交换色谱
四、凝胶过滤色谱
第二节 标记示踪剂
一、放射自显影
二、磷光成像
三、液体闪烁计数
四、非放射性示踪
第三节 核酸杂交
一、DNA 印迹杂交
二、DNA指纹和DNA分型
三、RNA印迹杂交
四、原位杂交
五、定点突变
第四节 转录子的作图和定量分析
一、S1作图
二、引物延伸
三、Runoff转录和Gless cassette
转录
第五节 体内测定转录速率
一、细胞核持续转录技术
二、报告基因转录
第六节 DNA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
一、滤膜结合法
二、凝胶迁移率变化实验
三、酵母双杂交系统
四、DNaseⅠ足迹试验与硫酸二甲酯
足迹试验
五、免疫共沉淀
第七节 基因敲除技术
第八节 基因工程
一、载体和工具酶
二、目的基因的制备
三、目的基因与载体的体外重组
四、重组DNA导入细胞技术
五、重组子的筛选与鉴定
六、克隆基因的表达
七、基因工程应用
本章小结
思考及练习题
第十一章 基因组学
第一节 基因组的测序
一、人类基因组计划
二、运用在大规模基因组计划的克隆
载体
三、克隆克隆战略
四、鸟枪法测序
第二节 基因组学的应用
一、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技术
二、功能基因组学的应用
三、生物信息学
四、蛋白质组学
本章小结
思考及练习题
索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