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从“富国富民”到实现四个现代化--国民经济发展的目标论
第一节 先秦时期的“富国富民”思想
第二节 西汉至明清“富国富民”思想的演进和发展
第三节 近代中国人的“富国”、“强国”梦
第四节 富国富民的终极目标--中国共产党人的现代化理想
第二章 义利之辩--寻求国民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的千年争论
第一节 先秦时期义利观念的产生及先秦诸子的义利论
第二节 西汉中期“义利”论的新发展和义与利的大碰撞
第三节 两宋至明清“重义轻利”论的极端化
第四节 唐宋以后“重利轻义”论的新发展
第五节 “义利之辩”的终结及新时期邓小平的“义利观”
第三章 本末之争--关于国民经济发?中产业结构的探索与争议
第一节 先秦的农本思想和重本抑末思想的产生和形成
第二节 西汉时期重本抑末思想与本末并重思想的大冲撞
第三节 东汉至明清“本末”论的新发展
第四节 中国近代产业结构思想的演变与发展
第五节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关于“以农立国”与“以工立国”的两次大论战
第六节 20世纪40年代的工业化思潮
第七节 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的产业结构思想
第八节 邓小平在新时期的产业结构思想
第四章 “善因”论与“轻重”论--国民经济发展的调控机制论
第一节 从先秦道家“无为而治”到西汉前期的“黄老之学”
--“善因”论的思想先声
第二节 司马迁“善因”论的提出和建立
第三节 邱濬的“听民自为”论与唐甄的“听民自利”论对
“善因”论的继承与发展
第四节 国家干涉主义的国民经济调控理论
--“轻重”论的产生、形成及其理论体系
第五节 “轻重”论的实践者桑弘羊的理论和实践
第六节 唐代刘晏对管桑之学的运用和发展
第七节 近代民族资产阶级的国民经济宏观调控思想
第八节 ?中国成立之初在计划与市场问题上的曲折认识
第九节 “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
第五章 对外开放的优良传统与禁海闭关的历史波折
--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
第一节 先秦西汉时期的对外开放观和外贸经营管理思想
第二节 唐宋元时期的开放观与外贸管理思想
第三节 明代通海与禁海思潮的斗争
第四节 清代前期的对外开放观与外贸管理思想
第五节 近代中国对外开放观念与外贸管理思想
第六节 深刻的历史教训
第七节 邓小平的对外开放思想
第六章 国民经济运行的财力保证--财政管理思想
第一节 中国历代财政名论
第二节 中国封建社会赋役制度的几次重大改革
第三节 近代财政管理思想
第七章 国民经济发展的微观基础--工商业微观管理思想
第一节 司马迁对中国古代工商业微观管理思想的总结
第二节 古代“治生之学”对近代民族实业家的启示
第三节 近代民族实业家对近代工商业管理的新探索
第四节 从近代企业精神看民族文化的影响及近代企业管理的历史经验
第五节 《老子》、《孙子兵法》对当代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意义
第六节 “实业救国论”的历史评价及其对当代的启示
第八章 国民经济发展的环境支持--先秦诸子经济思想的生态阐释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与解决思路
第二节 先秦各家经济思想的生态阐释
第三节 先秦诸子经济思想的生态因子及其现代意义
附录1 主要参考文献和论著
附录2 杨伟名经济思想初探
附录3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社会心理与价值认同及其对当代的启示
附录4 《走向富强的千年追求》导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