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性的重建(套装上下册)
作者:黄平,王晓毅 主编
出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1.3
页数:732
定价:98.00 元
ISBN-13:9787509720042
ISBN-10:7509720044
去豆瓣看看 上
导 论
一 社区与公共性
二 社区理论与社区治理的反思
三 小康社会、和谐社会与社区发展
第一篇 社区与公共性
第一章 发展的话语
一 背景
二 作为生存共同体的中国传统乡村社会
三 中国革命和农村社会变迁
四 “发展主义”的意识形态——战后“现代化”话语建构
五 中国的“二次革命”——农村社会变迁的意识形态背景
六 未来中国农村建设与社会变迁
第二章 现代性起源、城市化与西方乡村社区公共性的转化
一 近代早期欧洲乡村社区变迁与现代性的起源
二 现代社会的浮现与古典社会理论之滥觞
三 城市化与西方乡村的社区体系
四 实践的社会理论:社区与社会公共性实现的多种途径
第三章 中西部地区的传统和发展
一 从道义经济到市场化社会
二 从公共资源到承包经营
三 从经济增长到社区发展
第四章 历史的视野:公共资源与乡村共同体重建
一 现实问题:乡村共同体解体与社区重建
二 历史借鉴:传统宗法制度的“再发现”、“再构造”
三 典型个案:流坑董氏百世不衰、千年不散的社会学解读
四 文化自觉:公共社会资源与乡村社区重建
第五章 乡村社区的公共性建设:一个人类学的思考
一 问题的提出及相关概念
二 九溪村的公共领域——改革开放以来问题的发展与演变
三 九溪村“会”的传统
四 小结
第六章 构建和谐社区之路
一 社区发展与公共社会资源的整合、激发
二 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和谐社区
三 简短的思考
参考文献
下
第二篇 农村社区建设案例
第一章 农业化的畜牧生产
一 居住格局与社区
二 畜草承包与网围栏建设
三 畜牧业与农业
四 草场与人
五 一些简单的分析
第二章 家庭经营的牧民
一 从游牧到定居
二 定居以后的社会经济
三 外来的力量
四 简短的结论
第三章 被压缩的放牧空间
一 游牧的嘎查
二 居民户
三 放牧地的被压缩
四 简单的结论
第四章 组织建设和能力建设
一 禄劝县与禄劝项目
二 马基山的社区综合发展
三 马基山的社会结构与项目进展
四 发展理念与禄劝项目
第五章 洛川试验:农民健康保障与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研究
一 洛川试验的背景
二 洛川试验的内容
三 洛川试验提出的新认识
四 对洛川试验的讨论
第六章 乡村集体经济与社区公共产品
一 集体经济——不发达村庄的“另类”发展
二 行仁庄集体经济主导机制的经济—社会发展功能
三 讨论
第七章 传统资源与现代乡村的公共治理
一 九溪村的社会经济基本情况
二 九溪村的民间组织与政治主体结构分析
三 九溪村有民间组织多元参与的公共治理
四 九溪村多元参与制公共治理的社会历史传统
五 一点讨论:为什么九溪村有,别的村没有?
第三篇 他乡社区一瞥
为什么?公众哪些公众?
公众仅能做什么?
公众的构建
获得授权的实践
民主复兴运动
图珀洛模式:首先建设社区
列克?杜卡基尼法典中的古代公众协商和议会
罗马尼亚的“斯菲特”:历史上的协商经验
俄罗斯集体决策的早期传统
后记
黄平,伦敦经济学院(LSE)社会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社会科学理事会(ISSC)副理事长,国际社会学会(IIS)副会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社会转型管理(MOST)政府间理事会副会长;兼任《美国研究》主编,CurrentSociology、ComparativeSociology、British Journal ofSociology、GlobalSocial Policy编委。近年来撰写的主要著作有: 《西部经验》、 《误导与发展》、 我们的时代》等;主编的著作或文集有: 《与地球重新签约》、 《农民工反贫困》、 《迈向和谐》、 《中国与全球化》、 《乡土中国与文化自觉》等。
《公共性的重建(套装上下册)》对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发展主义”意识形态背景下的乡村社区建设进行了批判,认为正是很多地方的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过程中的“有分无统”严重损害了乡村社区的公共性建设。作者认为要想重建乡村社区的公共性,就必须使乡村拥有“公产”,能够为社区成员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中国农村在公共性建设方面的传统,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国农村的集体化建设为重建社区的公共性提供了经验,某种程度上,我们需要“回归”这种传统。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