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生态学

目 录内容简介
目录前言第1章 绪论 11.1 生态学总论 11.1.1 生态学的定义 1 1.1.2 生态学的发展简史 1 1.1.3 生态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41.1.4 生态学分支学科 41.1.5 生态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51.2 应用生态学概述 61.2.1 应用生态学的分支学科 71.2.2 应用生态学的主要领域 71.2.3 学科的产生与发展 71.2.4 应用生态学现状 81.2.5 应用生态学发展趋势 9第2章 生态学原理 132.1 生物生活与环境 132.1.1 环境与生态因子 132.1.2 主要生态因子的生态作用 222.2 种群 402.2.1 种群概述 402.2.2 种群动态 422.2.3 种内关系 572.2.4 种间关系 632.2.5 种群的生态对策 732.3 生物群落 752.3.1 生物群落的概念 752.3.2 生物群落的种类组成 762.3.3 群落的外貌与结构 812.3.4 群落的动态 972.3.5 群落的分类与排序 1082.3.6 群落在地球上的分布规律 1132.4 生态系统 1182.4.1 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结构 1182.4.2 生态系统的功能 1242.4.3 生态革统的自我调节及其稳态机制 139第3章 农业生态与农业生态工程 1473.1 农业生态学的内容、性质和任务 1473.1.1 农业生态学的内容 1473.1.2 农业生态学的性质和任务 1473.2 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1483.2.1 农业生态系统及特点 1483.2.2 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 1513.2.3 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 1543.3 农业生态系统能量转化与流动 1553.3.1 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 1563.3.2 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的来源及能量流动 1573.3.3 农业生态系统能量生产的类型 1593.3.4 次级生产的能量转化 1603.3.5 农业生态系统的能流特征 1603.3.6 人工辅助能与能量转化效率 1613.3.7 农业生态系统中尚待研究的能流问题 1623.4 农业生态系统物质循环 1623.4.1 生物圈的物质循环与农业 1633.4.2 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633.4.3 农业生态系统的矿质养分循环 1643.4.4 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调节 1673.4.5 农业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与持续发展 1683.5 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 1703.5.1 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机制及原则 1703.5.2 农业生态系统的直接调控方式 1733.5.3 外部系统对农业生态系统间接调控 1743.5.4 农业生态系统的信息流 1763.5.5 农业生态系统的资金流 1773.5.6 系统调控是科学的调控途径 1773.6 农业生态工程 1773.6.1 农业生态工程 1773.6.2 农业生态工程的原理、原则及设计要点 1783.6.3 我国主要的农业生态工程类型 1793.6.4 农业生态工程技术 180第4章 森林生态与林业生态工程 1824.1 森林生态学概念和发展 1824.1.1 森林生态学的概念 1824.1.2 森林生态学的产生 1834.1.3 森林生态学的发展 1844.2 森林生态学的内容和研究方向 1864.2.1 森林生态学的内容 1864.2.2 森林生态学的研究方向 1874.3 森林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 1884.3.1 森林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 1884.3.2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内涵 1894.4 林业生态工程 1924.4.1 林业生态工程概述 1924.4.2 林业生态工程的主要内容和类型 1944.4.3 林业生态工程的构建原理 1954.4.4 林业生态工程的规划 1994.4.5 林业生态工程的效益评价 2014.4.6 林业生态工程的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203第5章 草地生态学与草地生态系统管理 2055.1 草地的概述 2055.1.1 草地的概念 2055.1.2 中国草地资源概况 2055.1.3 中国草地的分类 2075.1.4 中国草地的分区 2085.2 草地生态学 2105.2.1 草地生态学的概念 2105.2.2 草地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2105.2.3 草地生态学的研究进展 2105.3 草地生物群落的动态和演替 2125.3.1 草地生物群落的季节变化 2125.3.2 草地生物群落的演替实例 2145.4 草地生态系统 2195.4.1 草地生态系统的定义 2195.4.2 草地生态系统的组分和基本结构 2205.5 草地生态系统的功能 2235.5.1 草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2235.5.2 草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2275.6 草地的恢复与管理 2305.6.1 草地退化的概念和类型 2305.6.2 草地退化的原因 2315.6.3 退化草地的特征、过程及机理 2335.6.4 退化草地恢复与防治 2375.6.5 草地的管理 240第6章 水域和湿地生态与恢复 2436.1 海洋生态系统 2436.1.1 概述 2436.1.2 大洋生态系统 2446.1.3 浅海生态系统 2486.1.4 海岸带 2496.1.5 何口生态系统 2516.1.6 海洋的生态功能 2526.1.7 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影响 2546.2 陆地水生态系统 2556.2.1 概述 2556.2.2 流水生态系统 2576.2.3 静水生态系统 2606.3 湿地生态环境 2666.3.1 概述 2666.3.2 滨海湿地生态系统 2696.3.3 泼水湿地生态系统 2736.3.4 人工湿地 2746.4 保护与恢复 2766.4.1 主要问题 2766.4.2 保护 2786.4.3 恢复 281第7章 旅游生态与管理 2877.1 旅游生态学的概念及研究对象 2877.1.1 旅游的概念 2887.1.2 旅游生态学的概念 2887.1.3 旅游生态学的研究对象 2887.1.4 旅游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2897.2 生态旅游概述 2907.2.1 生态旅榕的概念和内涵 2917.2.2 生态旅榕的必要性 2937.2.3 生态旅游主体 2947.2.4 生态旅游资源 2957.3 生态旅游规划与开发 3027.3.1 生态旅游规划概述 3027.3.2 生态旅黯规划原则和要求 3027.3.3 生态旅榕的规划内容 3037.3.4 生态旅游开发 3057.4 生态旅游管理 3107.4.1 生态旅源管理的意义 3107.4.2 生态旅游管理的基本原则 3117.4.3 生态旅游管理的任务和特征 3127.4.4 生态旅费管理的措施与途径 3137.4.5 生态旅游的发展政策 314第8章 污染生态与环境生态工程 3168.1 环境问题与污染生态学的形成 3168.1.1 全球主要的生态与环境问题 3168.1.2 污染生态学的形成 3168.2 污染生态学概述 3178.2.1 污染生态学的定义及基本内涵 3178.2.2 污染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3188.3 污染生态过程与生态效应 3208.3.1 污染生态过程 3208.3.2 污染生态效应 3258.4 污染生态诊断、监测与评价 3288.4.1 污染生态诊断 3288.4.2 污染生态监测 3308.4.3 污染生态风险评价 3338.5 污染控制与环境生态工程 3378.5.1 污染环境修复与治理及其技术 3378.5.2 污水生态处理生态工程 3448.5.3 固体废物处理生态工程 346第9章 城市生态与城市生态建设 3509.1 城市生态概述 3509.1.1 城市生态学的概念 3509.1.2 城市生态学产生的背景 3509.1.3 城市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3519.2 城市生态学基本原理 3519.2.1 城市生态位原理 3519.2.2 多样性导致稳定性原理 3529.2.3 食物链(网)原理 3529.2.4 系统整体功能最优原理 3529.2.5 最小因子原理 3539.2.6 环境承载力原理 3539.3 城市生态系统 3539.3.1 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及特征 3539.3.2 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基本功能 3589.3.3 城市生态系统分析 3639.4 城市生态规划 3689.4.1 城市生态规划概述 3689.4.2 城市生态规划步骤 3689.5 城市生态设计 3709.5.1 城市生态设计概念 3709.5.2 城市生态设计原则 3709.6 城市生态建设与调控 3729.6.1 生态城市及其衡量标志 3729.6.2 城市生态建设 3729.6.3 城市生态调控 373第10章 景观生态与区域生态建设 37610.1 景观生态学基本原理 37610.1.1 壁间分异性 37610.1.2 空问异质性 37710.1.3 格局与过程 37710.1.4 斑块廊道基质模式与空间镶嵌理论 37710.1.5 自然等级理论 37810.1.6 尺度和尺度效应 37910.1.7 缀块动态和复合种群理论 38010.1.8 渗透理论和中性模型 38010.1.9 生态建设与生态区位理论 38110.2 景观的结构 38110.2.1 斑块 38210.2.2 廊道 38310.2.3 基质 38410.2.4 景观总体结构 38510.3 景观生态学数量分析方法 38810.3.1 景观空间格局指数 38810.3.2 景观格局分析模型 39110.3.3 景观模拟模型 39410.4 景观生态学的应用 39510.4.1 景观生态学与城市景观建设 39510.4.2 景观生态学在农村景观建设中的应用 39710.4.3 景观生态学在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398第11章 保护生物学 40011.1 保护生物学概述 40011.1.1 保护
目 录内容简介
《应用生态学》为四川省精品课程“应用生态学”的配套教材,根据学生认知规律编排内容,较系统、完整地论述了应用生态学的全貌。《应用生态学》以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为主线,以生态学原理为核心,系统论述了农林牧生态及工程,旅游生态、水域生态、环境生态管理,景观生态、城市生态建设,保护生物学和全球生态与对策。内容注重体现学科的新成就,篇幅适宜、语言精练、图文并茂。
比价列表
公众号、微信群

微信公众号

实时获取购书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