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阅读:文学批评与语文教学
作者:汪政,何平 著
出版:江苏教育出版社 2011.3
页数:302
定价:35.00 元
ISBN-13:9787549904891
ISBN-10:7549904898
去豆瓣看看 前言文学批评与语文教学
第一章 穿行于社会与历史之间
解读在文学与社会历史的交会点上--社会批评的理论与方法
家?中的弱势群体--评毕飞宇的《彩虹》
饮食与我们的文化状况--评翁乃群《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
第二章 集体无意识的奥秘
文学的原乡--原型批评的理论和方法
“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声赋》及中国文学的“悲秋”主题
有乡可归的人是幸福的--原型批评视野下的《我心归去》
第三章 人性深处的潘多拉盒子
我们如何面对自己的内心--精神分析批评的理论与方法
残缺者的超越--评海伦·凯勒《假如给?三天光明》
温情下的抵抗--评杨子《十八岁和其他》
第四章 是读者带来了意义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读者反应批评的理论与方法
“道是无情却有情”--曹禺《雷雨》片段的读者反应批评解读
“有端”和“无端”--《锦瑟》的读者反应批评阐释
第五章 语言构筑起纸上王国
符号、形式与陌生化--语言学批评的理论与方法
文体的变异--周晓枫《斑纹》评析
汪曾祺的语调--细读汪曾?《葡萄月令》
第六章 我们能不能回到“历史”
历史:过去和现在的辩证双向对话--新历史主义批评的理论与方法
六国为什么破灭--《六国论》新说
废墟有魂谁来招--宗璞《废墟的召唤》解析
第七章 文学如何言说自然
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之境--生态批评的理论与方法
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奥尔多?利奥波德《像山那样思考》解析
告别“借景抒情”--于坚《云南冬天的树林》解析
第八章 故事是怎么讲出来的
寻找隐藏的叙述结构--叙述学批评的理论与方法
视角?时间?内心独白--海因里希·伯尔《流浪人,你若到斯巴……》的叙述学分析一部“最富鲁迅气氛”的小说--鲁迅《在酒楼上》解读
第九章 学会用笔来阅读
发微抉隐指陈得失--中国古代文学批评评点法述评
生命的感悟--史铁生《我与地坛》评点
以感恩书写成长--胡适《我的母亲》评点
后记
汪政,男,1961年8月生,江苏海安人。现为江苏省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创研室主任,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江苏省当代文学学会副会长。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1980年代中期开始从事文艺理论和当代文学研究,发表论文、评论和语文教育教学文章三百余万字,出版了评论集《涌动的潮汐》《自我表达的激情》《〈朝花夕拾〉导读》等,参编、主编大学、中专、高中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多种,并获得多种文学奖项。
何平,1968年生,江苏海安人,文学博士,文学评论家,独立书评人,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当代文学批评和中学语文教学研究。在《文学评论》《当代作家评论》《江海学刊》《江苏社会科学》等发表论文数十篇,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新华文摘》转载和转摘;在《语文教学通讯》《美文》等刊物撰写专栏;主持、参与国家、教育部和江苏省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多项;曾获江苏省优秀博士论文、江苏省紫金山文学奖、《当代作家评论》论文奖等。
《解放阅读》从现行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出发,针对长期以来语文教育中文学性的缺失和文本解读方法单一的状况,选择中国古典文学批评方法和西方文学批评方法,进行系统而又深入浅出的介绍,并对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这些方法作了说明,既注重理论性,又注意实用性与可读性,为中学语文教师提供文本分析的方法论基础。
对应每一种文学批评方法,以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为主要选择范围,每种方法选取两篇适当的课文进行详细的解析以作为示例。方法的介绍与运用紧密结合,克服了以住教学研究或宏观议论抽象空洞、或拘泥细节僵化单一的非此即彼的怪圈,打通了文学批评与语文课堂教学的阻隔,真正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在同类教材分析著作中独树一帜。全书体例严谨,风格新颖,视角独特,文笔流畅,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称得上是阅读的解放。
《解放阅读:文学批评与语文教学》不仅给中学语文的文本解读提供了范本,而且是教师继续教育的参考书和学生文学审美教育的入门书。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