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篇
第1章 氧化沟技术的发展
1.1 污水生物处理技术的发展
1.1.1 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发展历史
1.1.2 氧化沟污水处理技术的由来
1.2 氧化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发展
1.2.1 氧化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1.2.2 氧化沟技术的演变和发展
1.3 氧化沟技术的应用
1.3.1 氧化沟技术在国外的应用
1.3.2 氧化沟技术在国内的应用
1.4 氧化沟技术的展望
第2章 反应器基础
2.1 反应器的反应速率与反应级数
2.1.1 反应速率
2.1.2 反应级数
2.1.3 反应级数的确定
2.2 酶促反应基础
2.2.1 米门方程
2.2.2 莫诺方程
2.3 物料衡算方程
2.4 停留时间函数及其测定
2.5 用示踪剂试验分析反应器的水力特性
2.5.1 示踪剂试验分析的原理
2.5.2 示踪剂类型
2.5.3 示踪剂试验的测定方法
2.6 污水处理中反应器类型
2.6.1 间歇式反应器
2.6.2 理想推流型反应器
2.6.3 理想完全混合反应器
2.6.4 弥散型反应器
2.6.5 氧化沟活性污泥法反应器
第3章 生物处理原理基础
3.1 生物处理中的微生物
3.1.1 细菌底物利用速率与微生物增殖速率
3.5 活性污泥法基本数学模型
3.5.1 建立模型的假设
3.5.2 埃肯菲尔德(Eckenfelder)模型
3.5.3 劳仑斯麦卡蒂(LawrenceMc Carty)模型
3.5.4 麦金尼(Mckinney)模型
3.5.5 三种活性污泥模式分析
3.5.6 活性污泥数学模型的新进展
3.5.7 BOD去除的需氧量
3.5.8 最终出水BOD的计算
3.5.9 营养需要
3.5.10 能量代谢动力学
3.6 生物脱氮原理
3.6.1 生物硝化过程和硝化动力学
3.6.2 生物反硝化过程和动力学
3.6.3 硝化需氧量
3.6.4 生物脱氮系统的总需氧量
3.6.5 碱度校核
3.6.6 生物脱氮系统
3.6.7 脱氮进展
3.7 生物除磷原理
3.7.1 生物除磷的意义
3.7.2 生物除磷原理
3.7.3 生物除磷系统
3.7.4 影响生物除磷的主要因素
3.7.5 生物除磷的新发展
3.8 生物脱氮除磷的矛盾关系及某些解决方法
3.8.1 泥龄
3.8.2 碳源
3.8.3 硝酸盐
3.8.4 系统的硝化和反硝化容量问题
3.8.5 释磷与吸磷的容量问题
3.9 典型的连续流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介绍
3.9.1 Bardenpho工艺系列
3.9.2 UCT工艺
3.9.3 A/O工艺系列
3.9.4 A2/O工艺改进型工艺
3.9.5 氧化沟的脱氮除磷工艺
3.10 氧化沟脱氮除磷工艺的新发展——连续流单池系统
第4章 氧化沟的供氧与推流混合
第5章 氧化沟的技术特征
第6章 氧化沟城市污水处理工程设计
第7章 氧化沟的曝气和混合推动设备
第8章 氧化沟的各种变型工艺特点及设计关键
第9章 氧化沟工艺污泥处理
第10章 氧化沟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第11章 氧化沟的建造
第12章 培菌及调试
第13章 氧化沟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
第14章 氧化沟活性污泥法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第15章 氧化沟污水处理工艺工程实例
第16章 氧化沟污水处理技术经济评估
附录1 氧在蒸馏水中的溶解度
附录2 水温和饱和蒸汽压力的关系
附录3 海拔高度与大气压力的关系
附录4 常用标准与法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