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
作者:(德)乌尔里希·贝克 等著
出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4
页数:247
定价:35.00 元
ISBN-13:9787301183069
ISBN-10:7301183062
去豆瓣看看 中文版序
序一 非线性模型中的个体化
序二 个体地结合起来
作者自序 制度化的个体主义
第一章 正在消失的传统:个体化与“不确定的自由”
第二章 在失控的世界中为自己而活:个体化、全球化与政治
第三章 超越地位与阶级
第四章 模糊的社会结构:“自我驱动”文化中的贫困与财富
第五章 从“为他人而活”到“为自己而活”:个体化与女性
第六章 通向后家庭时代的家庭:从需求共同体到选择性亲密关系
第七章 运动分工、自我形象与生活计划:家庭中新出现的冲突
第八章 出生率下降与生育意愿
第九章 器械并不关心人
第十章 基因技术时代的健康与责任
第十一章 为自己而活,为自己而死:短暂无常的希望
第十二章 自由之子
第十三章 自由之父
第十四章 僵化的范畴:贝克访谈录
译者说明
乌尔里希·贝克(Ulrich Beck,1944— ),当今西方社会学界最有影响的学者之一,德国慕尼黑大学社会学教授,英国伦敦经济学院社会学教授,《社会世界》(Soziale Welt)主编,主要研究领域为生态问题、风险社会、自反性现代化、个体化、全球化等。代表作为《风险社会》(Risk Society,1986)与《个体化》(Individualization,2002)。 伊丽莎白·贝克-格恩斯海姆(Elisabeth Beck-Gernsheim,1946— ),德国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和哲学家,埃尔兰根大学社会学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变迁与家庭制度的改变状况。代表作为《半衰期》(Das halbierte Leben,1980)、《家庭之后是什么?》(Was kommt nach der Familie? 2000)。
《个体化》分十四章,从传统、家庭、社会、劳动、人口诸多方面,探讨了个体化对社会影响的利与弊,提出了当今社会中日益凸现的一个发展趋势:人们既在变得越来越个体化,同时却又变得越来越相像;认为个体化并非像人们想象的那样会导致人际疏离、社会分裂,而是会融合到一起,发挥主体能动性,创造更好的社会。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