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北京广告史话/当代北京社会生活史话丛书
作者:周果 著
出版:当代中国出版社 2011
丛书:当代北京社会生活史话丛书
页数:196
定价:30.00 元
ISBN-13:9787515400099
ISBN-10:7515400099
去豆瓣看看 引言 广告伴随北京城一路走来
第一章 北京早期的商业广告
北京早期的商业广告基本上就是两种形式:叫卖广告和招牌广告,这是最原始、最直接的广告形式。当时北京城里走街串巷的生意人,扁担上挑着货物一边走一边叫卖,还有街头巷尾摆摊卖货的。全靠吆喝来吸引买主,这就是叫卖广告。
招牌广告则是把自己要出售的商品用文字和图画表现出来,即制作成招牌和幌子,以吸引顾客前来购买。前门大栅栏、西单一带的商铺、门面采用的就是招牌广告,而天桥耍把式、撂地摊的艺人,他们多是叫卖广告和招牌广告同时使用,以聚拢人气。
一、声响广告与音响广告
二、招牌与幌子
三、果子巷、骡马市的实物陈列广告
四、火栅栏的灯笼广告与天桥艺人的悬帜广告
五、民国时期的现代广告
第二章 喜忧参半的“十七年”广告业
新中国的诞生为广告业的发展注入了勃勃生机,解放初期在医治战争创伤的情势下,工商业获得了飞快的发展,广告业也兴旺起来。但由于政治运动的接二连三,商业广告逐渐开始变味,掺杂进越来越多的意识形态内容。
一、“人民金笔深得人民喜爱”
二、公私合营好
三、刘少奇批评广播电台不搞广告
四、“穿上千里靴,一步跨千里”
第三章 “文革”十年的政治广告
从北京大学的“第一张马列主义大字报”开始,广告已经不再具有商品的属性,完全沦为极左政治和个人迷信的宣传品。
千百万红卫兵掀起的“革命造反运动”,不仅将无数的“走资派”和“黑五类”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还将几百年、上千年遗留下来的具有珍贵历史文物
价值的老字号牌匾、幌子、旗帜、楹联等不可再生的广告遗产毁损殆尽。
一、报眼上的毛主席语录
二、从“五七指示”到“破四旧”
三、抬着“最新指示”上山下乡
四、样板戏广告风起云涌
第四章 广告业迎来早春
1979年因开展“真理标准大讨论”而引人关注的《光明日报》刊登日本企业广告——欧林巴斯照相机,给国人带来了惊喜。
但《光明日报》并不是最早刊登商业广告的报纸,1979年1月4日,《天津日报》在全国率先刊登商业广告,拉开新时期报纸广告的序幕。
随后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也开始刊登商品广告——地质仪器、汽车等。
1979年,中央电视台开始播放广告,广告开始全方位进入中国人的生活。
……
第五章 广告成了改革开放的方向标
第六章 生活服务类广告吹响集结号
第七章 广告拥抱全覆盖新时代
周果,资深传媒人,高级记者,根艺收藏家。曾发表数百万字作品,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文化研究》和《新闻与传播》转载,六次获得湖北新闻奖一等奖,两次摘取亚太地区华文报纸优秀广告奖,三次荣获全国优秀公益广告奖。早年著有《实用体育口诀》一书,新著《踏遍青山》2010年5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自然根艺作品《火星脸》和《欢快的小鹿》荣获中国根艺“刘开渠根艺奖”金奖。
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新中国定都北京,于今已近60年了。六十年,一个甲子,共和国的人民、北京市的人民,在创造自己新生活的过程中,亲历了多少成功的喜悦、顺利的舒畅,以及挫折的伤心和迷惘。然而,我们都已走过来了,我们毕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和进步!我们的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才会有今天的收获。我们抚今忆昔,怎不激动和感奋!
当代北京编辑部用几年的时间,策划、编辑了这套《当代北京社会生活史话》丛书。这套丛书属于当代北京编辑部组织编写的《当代北京丛书》中的史话系列,它的目的是记录和宣传北京在新中国成立后,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变化、发展和进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绩;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普及当代北京史的研究成果,帮助大家了解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观念的变化,同时,为迎接2008年奥运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向世人展示当代北京的成就和风貌。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