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背景
三、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回顾
一、研究主题
二、研究视域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评述
第三节 本书的立论视角与分析框架
一、立论视角
二、分析框架
第二章 政府领导方法及其有效性理论
第一节 政府领导方法的概念、特征与作用
一、政府领导方法概念的界定
二、政府领导方法的基本特征
三、政府领导方法的主要作用
第二节 政府领导方法有效性理论
一、政府领导方法有效性理论梳理
二、政府领导方法有效性阐释
三、政府领导方法有效性影响因素分析
第三章 社会快速转型期政府领导环境变迁
第一节 社会快速转型及其主要特征
一、社会快速转型的涵义
二、社会快速转型的理论阐释
三、社会快速转型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 社会快速转型期政府领导环境变迁
一、政府领导环境及其构成要素
二、改革开放前我国政府领导环境
三、社会快速转型期政府领导环境变迁分析
第四章 外部因素变迁对政府领导方法有效性的影响
第一节 经济体制转型与政府领导方法有效性
一、经济体制转型及其范围特征
二、经济体制转型的目标与制约因素
三、经济体制转型对政府领导方法有效性的影响分析
第二节 社会阶层分化与政府领导方法有效性
一、社会阶层与阶层分化
二、我国社会阶层分化的主要表现
三、社会阶层分化对政府领导方法有效性的影响分析
第三节 信任危机与政府领导方法有效性
一、政府信任与信任危机
二、政府信任危机产生的社会背景及主要原因
三、当前政府信任危机形态类别与趋势特征
四、信任危机对政府领导方法有效性的影响分析
第四节 伦理道德变迁与政府领导方法有效性
一、伦理道德阐释
二、我国伦理道德的形成与发展
三、社会快速转型期我国伦理道德变迁
四、伦理道德变迁对政府领导方法有效性的影响分析
第五节 信息技术发展与政府领导方法有效性
信息技术发展与电子政府的兴起
二、我国电子政府建设的现状和问题
三、信息技术发展对政府领导方法有效性的影响分析
第五章 内部要素演变对政府领导方法有效性的影响
第一节 理念演进与政府领导方法有效性
一、政府理念的涵义
二、政府理念的主要形态
三、政府理念演进对政府领导方法有效性的影响分析
第二节 体制改革与政府领导方法有效性
一、政府体制与体制改革
二、政府体制改革历程及其特征
三、当前我国政府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体制改革对政府领导方法有效性的影响分析
第三节 职能转变与政府领导方法有效性
一、政府职能及其理论梳理
二、当前我国政府职能履行状况描述
三、职能转变对政府领导方法有效性的影响分析
第四节 主客体变化与政府领导方法有效性
一、政府领导主体与客体
二、政府领导主体与客体变化
三、主客体变化对政府领导方法有效性的影响分析
第六章 政府领导方法创新的宏观思考与路径选择
第一节 政府领导方法创新的宏观思考
一、政府领导方法创新的思想基础
二、政府领导方法创新的价值取向
三、政府领导方法创新的立足点
第二节 政府领导方法创新的路径选择
一、从传统行政向现代行政转型
二、从“政府社会”向公民社会转型
三、从职能“碎片化”向职能有机整合转型
四、从垄断供给机制向市场化机制转型
第七章 政府领导方法创新的实现策略
第一节 以公众满意为导向建设服务型政府
一、公众满意与服务型政府的机理关系
二、服务型政府及其构建的理论基础
三、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主要思路
第二节 以合作治理为途径建设掌舵型政府
一、掌舵型政府的理论阐释
二、合作治理及其与掌舵型政府的内在机理
三、掌舵型政府建设的主要策略
第三节 以行政问责为保障建设责任政府
一、责任政府的理论阐释
二、行政问责及其与责任政府的内在机理
三、当前我国行政问责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责任政府建设的整体思路和建议
第四节 以信息公开为基础建设阳光政府
一、阳光政府与信息公开
二、阳光政府建设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
三、阳光政府建设的主要策略
第五节 以取信于民为目标建设诚信政府
一、诚信政府的内涵
二、当前我国政府诚信存在的问题
三、诚信政府建设的主要对策建议
结束语:我国政府领导方法迫切需要范式转换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