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十五讲
作者:翦伯赞 著,张传玺 整理
出版:中华书局 2011.9
页数:264
定价:35.00 元
ISBN-13:9787101080797
ISBN-10:7101080790 
去豆瓣看看    第一讲 中国古代历史漫谈
  一 从远古到战国(公元前3世纪以前)
  二 秦、汉、三国、晋、南北朝(前3世纪一6世纪)
  三 隋、唐、五代、宋、元(6世纪一14世纪)
  四 明、清(14世纪一19世纪)
  第二讲 中国史前史上的几个问题
  一 关于母系氏族社会的酋长应该是男子的问题
  二 关于图腾问题
  三 关于中国父系氏族问题
  四 关于阶级社会起点问题
  五 关于奴隶社会问题
  六 关于奴隶总管革命问题
  第三讲 中国的母系氏族社会
  一 中国也有过母系氏族社会时代
  二 中国古代有"男子出嫁"与"子从母姓"的传说
  三 "尧舜禹的禅让"与"二头军长制"
  四 在中国史籍上所见到的母系氏族之例
  第四讲 秦王朝的建立及其历史形势
  一 秦的先世及其统一
  二 秦王朝统治时期的国内诸部族
  三 秦王朝与亚洲诸国的关系
  第五讲 秦汉历史上的若干问题
  一 对秦始皇如何评价
  二 秦始皇焚书坑儒应如何理解
  三 两汉官私奴婢在生产中占有怎样的地位
  四 官私奴婢的数量对于判断两汉
  社 会性质有没有关系
  五 两汉的土地所有制是国有制还是私人所有制
  六 西汉政府为什么推行抑压商人的政策
  七 王莽和王莽改制应如何评价
  八 张鲁是农民起义还是封建割据
  九 董仲舒以后的儒家和战国时期的儒家有何区别
  第六讲 昭君出塞与西汉的和亲政策
  一 关于王昭君
  二 西汉的和亲政策
  三 古代诗人眼中的王昭君
  四 古代戏曲中的王昭君
  五 文学的王昭君与历史的王昭君
  第七讲 两汉的尚书台与宫廷政治
  一 尚书的沿革
  二 尚书的职权
  三 尚书台的组织
  第八讲 东汉的党锢之祸
  一 东汉末年的政治
  二 东汉末年士大夫的政治抗争
  三 党锢之祸的影响
  第九讲 "九品中正"与西晋的豪门政治
  一 "九品中正"与豪门政治
  二 战乱与豪门政治
  三 经济发展与豪门政治
  四 豪门的生活百态
  五 豪门政治的特征
  第十讲 文成公主说了话
  一 文成公主是值得歌颂的
  二 历史真实上升为艺术真实
  三 不是碰巧的历史事件
  第十一讲 杨家将故事与杨业父子
  一 杨家将故事的发展
  二 杨家将的家世
  三 战斗雁门关的杨业及其死
  四 战斗河北平原的杨延昭及其子
  五 结语
  第十二 讲说元曲
  一 "没个人敢咳嗽"的时代
  二 《录鬼簿》中的元代戏剧作家
  三 元代戏剧作家留下来的作品
  四 元代的戏剧为什么这样发展
  五 所有的元曲只是描写五种典型人物
  六 堕落的典型--才子佳人
  七 逃避者的典型--神仙道人
  八 控诉者的典型--清官
  九 谴责者的典型--有气节的文人
  十 叛逆者的典型--草莽英雄
  第十三讲 明代的阉宦及阉党政治
  一 阉宦的一般属性及阉党政治之出现
  二 明代中叶以前的阉党与贪污政治
  三 正德年间的阉党与厂卫政治
  四 万历年间的阉党走出了宫廷
  五 最后的硕果--魏忠贤进了圣庙
  六 阉党投降了流寇,崇祯上了煤山
  第十四 讲清代的宫廷戏剧
  一 新型的戏剧从民间走进宫廷
  二 两大皇家剧团的出现及其组织与发展
  三 新的剧本之改编与创作
  四 大规模的演出
  第十五讲 《儒林外史》中提到的科举活动和官职名称
  一 《儒林外史》中提到的清代科举制度
  二 《儒林外史》中提到的清代职官制度
  出版后记
      翦伯赞(1898—1968),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湖南桃源人,维吾尔族。早年参加北伐战争,后从事民主革命和史学研究。1949年后,主要任北京大学教授兼历史系主任,又兼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代表等。主要著作有《历史哲学教程))、《中国史纲》、《翦伯赞史学论文选集》(1—3辑);主编有《中国史纲要》、《中国通史参考资料》(古代部分1—8册)等。
      《中国史十五讲》汇集了作者在不同历史时期关于中国古代历史十五个读者比较感兴趣的历史问题的阐述。如关于中国史前史、母系氏族社会、秦汉历史的若干问题、王莽改制、文成公主、杨家将、清代宫廷戏剧等,作者以历史学家特有的高瞻远瞩的历史视野,一一进行了通俗而详尽的解说。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