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缩略语
导言
一、背景与主题
二、写作进路
三、研究方法
四、特别说明
第一章 录音制品二次使用的界定与保护历程
第一节 录音制品二次使用的界定
一、基础性名词的解释
二、录音制品二次使用的内涵
第二节 录音制品二次使用获得保护的历程
一、印刷技术、作曲与纸面音乐作品的复制权
二、音乐表演、机械再现与公开表演权、机械复制权
三、录音技术的进步与表演者、录音制作者权利的出现
四、录音制品二次使用赋权的诞生与发展
第二章 录音制品二次使用赋权的正当性
第一节 录音制品二次使用赋权正当性论证的必要性
一、著作权正当性的养成
二、著作权正当性危机及其表现
三、著作权正当性危机的根源
四、著作权正当性的出路
五、小结:录音制品二次使用赋权正当性论证的必要
第二节 正当性之一:权利客体公开使用控制的必然反应
一、著作权中财产权的本质
二、竞争性使用与公开使用的控制在著作权中的体现
三、录音制品二次使用赋权的正当性:权利客体公开使用控制的必然反应
第三节 正当性之二:著作权与邻接权之间权利平等配置的必经之路
一、著作权与邻接权之间原本的统一
二、等级关系理论的形成
三、等级关系理论对各国与国际著作权立法的影响
四、等级关系理论的基础及其证伪
五、著作权与邻接权之间冲突关系的平等协调原则
六、录音制品二次使用赋权的正当性:著作权与邻接权之间
权利平等配置的必经之路
第四节 正当性之三:利益格局平衡维持的有效路径
一、著作权法中利益平衡的基本内涵及其实现
二、录音制品二次使用中各主体之间的利益格局
三、录音制品二次使用赋权的正当性:利益格局平衡维持的有效路径
第三章 录音制品二次使用在我国赋权的证成
第一节 录音制品二次使用在我国赋权的多视角分析
一、正反观点概述
二、录音制品二次使用在我国赋权的经济学视角
三、录音制品二次使用在我国赋权的法律全球化视角
四、录音制品二次使用在我国赋权的公共政策选择视角
五、小结
第二节 我国音乐产业发展对录音制品二次使用赋权的需要
一、音乐产业的链条结构
二、中国音乐产业的困境及其原因
三、唱片业缩水的原因:数字盗版与收益获取路径单一
四、我国音乐产业的复兴之路:录音制品二次使用赋权
五、小结
第四章 录音制品二次使用权的构建(一):权利制度
第一节 录音制品二次使用权的比较法分析
一、国际条约中的录音制品二次使用权
二、主要国家著作权法中的录音制品二次使用权
三、比较分析
第二节 录音制品二次使用权的制度构建
一、权利性质的选择
二、权利享有的模式
三、权利主张的主体
四、立法例的安排
五、小结
第三节 录音制品二次使用权的权利范围
一、“营利性”或“商业性”的使用问题
二、广播的范围
三、向公众传播的范围
四、录音制品的范围
五、小结
第五章 录音制品二次使用权的构建(二):权利限制制度
第一节 著作权限制制度的构建原理
一、著作权法定原则是著作权限制的基础
二、著作权限制的法定性
三、著作权限制的不可排除性
四、小结
第二节 《著作权法》限制制度对录音制品二次使用权的适用
一、录音制品二次使用权限制的立法例
二、合理使用制度对录音制品二次使用权的适用
三、小结
第三节 录音制品二次使用权限制制度的构建
一、录音制品二次使用权限制制度的构建目标:利益平衡
二、录音制品二次使用权限制的条约空间
三、录音制品二次使用权合理使用的限制
四、对特定使用者的优惠待遇
五、小结
第六章 录音制品二次使用权的实现
第一节 录音制品二次使用权的集体管理
一、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起源及其在数字环境中的地位与作用
二、集体管理对录音制品二次使用权的适用
三、集体管理组织的选择、强制性集体管理与监管
第二节 报酬标准争议的解决机制与报酬的分配
一、录音制品二次使用权的报酬标准
二、报酬标准争议的解决机制
三、报酬的分配
第三节 录音制品二次使用权的保护
一、录音制品二次使用权的性质
二、录音制品二次使用权的侵权责任规则
三、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