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电影成为一门艺术:《一个国家的诞生》(1915年,美国)
02 电影表现形式的探索:《卡里加里博士》(1920年,德国)
03 写实主义电影美学:《北方的纳努克》(1922年,美国)
04 蒙太奇理论的创立:《战舰波将金号》(1925年,前苏联)
05 美国无声片的黄金时代:《淘金记》(1925年,美国)
06 纪录生活:《持摄影机的人》(1929年,前苏联)
07 中国的民族电影工业:《神女》(1934年,中国)
08 苏联电影两个时期的分界线:《夏伯阳》(1934年,前苏联)
09 电影为政治服务:《意志的胜利》(1935年,德国)
10 让电影接近生活:《游戏规则》(1939年,法国)
11 好莱坞的类型电影:《关山飞渡》(1939年,美国)
12 电影的工业化生产模式:《乱世佳人》(1939年,美国)
13 世界动画电影的丰碑:《幻想曲》(1940年,美国)
14 向现代电影迈向:《公民凯恩》(1941年,美国)
15 商业电影的准则:《卡萨布兰卡》(1942年,美国)
16 一段不应忽略的历史:《迎春花》(1942年,中国)
17 “反戏剧”的电影美学:《罗马,不设防城市》(1945年,意大利)
18 中国战后进步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1947年,中国)
19 真实地反映生活:《偷自行车的人》(1948年,意大利)
20 迟来的荣誉:《小城之春》(1948年,中国)
21 西方对亚洲电影认识的开始:《罗生门》(1950年,日本)
22 布莱松的电影学:《乡村牧师日记》(1951年,法国)
23 歌舞片时代的到来:《雨中曲》(1952年,美国)
24 日本的民族电影:《东京物语》(1953年,日本)
25 日本的艺道:《雨月物语》(1953年,日本)
26 日本抒情派电影:《二十四只眼睛》(1954年,日本)
27 “希区柯克”悬疑惊悚电影的代名词:《后窗》(1954年,美国)
28 印度新电影:《大路之歌》(1955年,印度)
29 现实主义与意识流:《野草莓》(1957年,瑞典)
30 苏联诗电影:《雁南飞》(1957年,前苏联)
31 一种新的观察方式:《四百下》(1959年,法国)
32 “头脑中的现实”和“眼前的现实”:《广岛之恋》(1959年,法国)
33 新中国电影十七年:《林家铺子》(1959年,中国)
34 电影形式的革命:《精疲力尽》(1960年,法国)
35 对电影体制的抗争:《裸岛》(1960年,日本)
36 日本电影新浪潮:《青春残酷物语》(1960年,日本)
37 新旧电影观念大撞击:《奇遇》(1960年,意大利)
38 真实电影:《夏日纪事》(1961年,法国)
39 英国电影的骄傲:《阿拉伯的劳伦斯》(1962年,英国)
40 内心活动视觉化:《八部半》(1962年,意大利)
41 思想文化高度统一的时代:《红色娘子军》(1964年,中国)
42 新德国电影运动:《告别昨天》(1966年,德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