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册登 录

区域创新评价:理论、方法与应用

区域创新评价:理论、方法与应用
作者:罗掌华,杨志江 著
出版: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1.8
页数:255
定价:32.00 元
ISBN-13:9787514109047
ISBN-10:7514109048 去豆瓣看看 
00暂无人评价...
目 录内容简介
      《区域创新评价:理论、方法与应用》以我国各省市区为研究对象,兼顾东、中、西部的划分,在区域创新系统理论研究框架的基础上,对区域创新能力与创新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区域创新能力与创新绩效的协调性,同时考察了自主研发、外部技术引进、技术扩散与自主创新的相互作用关系。
      《区域创新评价:理论、方法与应用》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从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人手,以创新理论的发展历程为线索,即熊彼特式的创新思想——技术创新理论——创新系统论思想——国家创新系统——区域创新系统,对创新理论的演化发展过程及相关内容作了全面的介绍。特别针对国家创新系统、区域创新系统理论进行了梳理,把国家创新系统划分为四种流派来介绍;在对区域创新系统的内涵重新进行界定的基础上,研究了各创新行为主体与创新之间的关系,同时对区域创新系统的结构、运行模式、环境、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把对区域创新系统的实证研究方法分成两种类型来进行综述,给人一个宏观的感受。
      第二章,在对已有区域创新能力的内涵、构成要素、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成果进行全面的梳理归类的基础上,重新定义了区域创新能力,建立了区域创新能力的系统结构模型,在确定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的基础上,构建了区域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改进了评价指标体系的优选方法。在对各种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方法进行全面、系统的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极大相关性的组合评价方法,并对我国各省市区的创新能力进行了实证评价。实证结果表明,利用基于极大相关性的组合评价方法得到的评价结果能更加客观、合理地反映被评价对象的真实状态。
      第三章,在对已有区域创新绩效内涵的研究成果进行全面的梳理归类的基础上,重新定义了区域创新绩效,将区域创新过程划分为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两阶段,建立了基于科技成果产出效率和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两阶段区域创新绩效模型,界定了区域创新绩效评价的两阶段指标体系。在比较分析各种评价方法优劣的基础上,建立了应用于区域创新单阶段绩效评价的dea方法模型,并将合成规则运用于区域创新两阶段总效率的评价中,利用建立的评价模型对我国各省市区的创新绩效进行了实证评价,并对东、中、西部创新绩效的差异性进行了比较分析,依据评价结果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第四章,结合协调性的相关定义,探讨了区域创新能力与创新绩效的内在联系,构建了区域创新能力与创新绩效协调性评价的测度模型,并以前面章节有关区域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的评价结果为基础,运用集对论方法对我国各省市区的区域创新资源投入能力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协调性、区域创新的科技成果产出效率与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之间的协调性进行了研究;运用灰色关联度评价方法对我国各省市区的区域创新环境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联协调性进行了实证研究。在实践层面上,为解决目前我国各省市区域创新能力与创新绩效发展不和谐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第五章,在对自主创新内涵重新进行界定的基础上,探讨了自主研发、外部技术引进、技术扩散与自主创新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依据我国省际水平面板数据,对我国各省市区及东、中、西部自主研发、技术引进和专利产出之间的关系,以及自主研发、技术扩散和专利产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依据相关评价结果,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在我国目前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背景下,这项研究对于正确处理自主研发、国外技术引进,以及技术扩散各路径之间的关系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比价列表
 商家评价 (20)折扣价格

20
当当缺货N个月
5天前更新
暂无中图缺货N个月
471天前更新

公众号、微信群

缺书网
微信公众号
扫码进群
实时获取购书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