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主义的挑战:上海地方自治研究(1927-1949)
作者:周松青 著
出版: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1.8
丛书:上海市社联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学术丛书
页数:384
定价:58.00 元
ISBN-13:9787313077240
ISBN-10:7313077246
去豆瓣看看 前言
绪论 自治与整合主义:一个分析框架
一、整合主义的内涵
二、原生纽带:自治对整合主义的温和挑战
三、自治的三个层面和对上海地方自治的初步判断
第一章 整合主义与上海经典自治的终结
一、国民革命背景下的整合主义
二、市政府对市乡统系的整理和经典自治的终结
三、工统会对工会的整合
四、结论
第二章 整合主义与上海市民自治
一、上海地方自治的筹备及未果
二、参议会一参事会一临时参议会
三、市民自治:商民协会对商人的整合及其失败
四、结论
第三章 国民政府时期上海区乡镇公所自治
一、抗战之前的区乡镇公所
二、抗战胜利后的区公所
三、结论
第四章 国民政府时期上海的保甲建设
一、国民政府建政初期上海的保甲建设
二、汪伪时期上海的保甲建设
三、抗战胜利后保甲制度的建设
四、结语
第五章 四次全国性选举在上海实践的观察
一、1931年上海的国民会议代表选举
二、1936~1937年上海的国民大会代表选举
三、1947年上海的国民大会代表选举
四、1948年上海的立法委员选举
五、小结
第六章 《申报》与自治--申报读者助学金的视角
一、《申报》读者助学金运动的发起、宗旨、目标
二、《申报》读者助学金运动的总体概况
三、受助者要素分析
四、资助者的类型
五、助学运动的成绩
六、社会舆论的一般状况
七、《申报》自治的一个标本
第七章 光复之后的上海参议会:地方自治的中枢
一、光复之后的上海临时参议会
二、正式参议会的选举
三、参议会的职责和具体工作
四、为民请命的参议会
五、参议会与区政的互动关系
六、对参议会的检讨
结论
一、破碎的自治及其成绩
二、上海地方自治的三种主要类型
三、整合主义与上海地方自治
主要征引书目
后记
周松青,1969年生,湖北省荆州市人。上海政法学院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副教授,博士。北京大学访问学者。著有《上海地方自治研究,1905-1927》(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年)一书,在《学术月刊》、《近代中国》、《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史林》、《社会》等刊物发表论文二十余篇。有五篇论文为《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妇女研究》转载。
在民族国家建构的进程中,上海地方自治始终受到整合主义进程的影响,而无法形成自主自足的发展,在形态上支离破碎,断断续续。主要表现为三种自治类型:区乡镇公所及保甲自治类型,参议会一参事会类型、以商会和《申报》为代表的团体自治类型。周松青编著的《整合主义的挑战——上海地方自治研究1927-1949》以大量详实的资料对三种自治类型作了细致分析,是对上海地方自治的系统研究。《整合主义的挑战——上海地方自治研究1927-1949》适合相关专业人士借鉴参考。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