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设计哲学:技术人工物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作者:潘恩荣 著
出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1.7
丛书:中国技术哲学与STS论丛(第2辑)
页数:201
定价:32.00 元
ISBN-13:9787500499886
ISBN-10:7500499884
去豆瓣看看 PHlLOSOPHY OF TECHNULUGY:FROM EXTERNAL APPROACH TO INTERNAL APPROACH(PREFACE)
技术哲学:从外在进路到内在进路(序言)
第一章 绪论
1.1 简介
1.2 问题与当前进展
1.3 背景
1.4 研究预设
1.5 方法论
1.6 章节导读
第二章 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2.1 简介
2.2 技术人工物的双重属性
2.3 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2.3.1 逻辑视角
2.3.2 认识论视角
2.3.3 本体论视角
2.3.3.1 随附性理论
2.3.3.2 构成性理论
2.3.4 工程方法论视角
2.4 小结
第三章 问题之难与研究进路
3.1 简介
3.2 结构一功能的关系问题之难
3.3 可能的进路
3.3.1 TRIZ的五个发明等级
3.3.2 第三级的进路
3.3.3 第四级的进路
3.3.4 第五级的进路
3.4 实用进路
3.4.1 结构与功能关系的推理模型
3.4.1.1 解释性关联推理模型
3.4.1.2 类比推理模型
3.4.1.3 演绎推理模型
3.4.1.4 实践性推理模型
3.4.2 人工物解释理论
3.5 小结
第四章 问题域和解域:方法论辨析
4.1 简介
4.2 经验转向
4.2.1 转向缘起
4.2.2 内涵
4.2.3 理论基础及预设
4.3 方法论选择:结构化方法VS面向对象方法
4.3.1 结构化方法
4.3.2 面向对象方法
4.3.3 问题域与解域
4.4 小结
第五章 类函数方法
5.1 简介
5.2 结构—功能的关系问题具体研究时的两难境地
5.2.1 结构与功能的分离
……
第六章 案例与模型
第七章 模型拓展与标准检验
第八章 走向工程设计哲学
参考文献
后记
潘恩荣,1979年生,浙江温岭人,工科出身,先后攻读浙江大学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师从何亚平教授和盛晓明教授。攻读博士期间受国家留学基金委“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全额资助,以联合培养博士生身份赴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TUD)哲学系访学一年,师从Peter Kroes教授,完成博士论文的研究与写作。2009年4月起在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2011年7月起在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工作。2009年起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中国博士后基金等科研项目共6项。目前已在《哲学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自然辨证法通讯》、《科学学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十篇。研究兴趣是工程设计哲学、技术方法论、工程伦理和TRIZ。
技术是人利用自然最古老的方式,技术改变了自然的存在状态。当技术这种作用方式引起人与自然关系的嬗变程度,达到人们不能立即做出全面、正确的反应时,对技术的哲学思考就纳入了学术研究的领域。特别是一些新兴的技术新领域,如生态技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多媒体、医疗技术、基因工程等出现,技术的本质、技术作用自然的深刻性,都是传统技术所没有揭示的,技术带来的社会问题和伦理冲突,只有通过哲学的思考,才能让人类明白至善、至真、至美的理想如何统一。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