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前言
绪论
0.1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0.2 药用植物保护学的研究内容
0.3 药用植物保护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0.4 药用植物保护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0.5 药用植物保护学的学习方法
上篇 总论
第1章 植物病害基础
1.1 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
1.1.1 植物病害的定义
1.1.2 植物病害的症状
1.1.3 植物病害的分类
1.2 植物病害病原物的类型
1.2.1 植物病原真菌
1.2.2 原核生物
1.2.3 病毒
1.2.4 线虫
1.2.5 寄生性种子植物
1.3 病原物与寄主植物的相互关系
1.3.1 病原物的寄生性
1.3.2 病原物的致病性
1.3.3 植物的抗病性
1.4 病害循环
1.4.1 病害发生前阶段
1.4.2 病害在寄主植物个体中的发展阶段
1.4.3 病害在寄主植物群体中的发展阶段
1.4.4 病害和病原物的延续阶段
1.5 植物病害系统及病害的发生与流行
1.5.1 植物病害系统
1.5.2 植物病害的发生
1.5.3 植物病害的流行
第2章 植物害虫基础
2.1 昆虫的外部形态
2.1.1 昆虫的头部
2.1.2 昆虫的胸部
2.1.3 昆虫的腹部
2.1.4 昆虫的体壁及其外长物
2.2 昆虫的内部构造及生理
2.2.1 体腔分区和内部器官的位置
2.2.2 消化系统
2.2.3 排泄系统
2.2.4 循环系统
2.2.5 呼吸系统
2.2.6 神经系统
2.2.7 内分泌系统
2.2.8 生殖系统
2.3 昆虫的生物学特性
2.3.1 昆虫的生殖方式
2.3.2 昆虫的发育与变态
2.3.3 昆虫的生活史
2.3.4 昆虫的主要习性与行为
2.4 昆虫的分类
2.4.1 昆虫分类的基本知识
2.4.2 昆虫的分类系统
2.4.3 昆虫主要目科概述
2.4.4 螨类概述
2.5 昆虫与环境的关系
2.5.1 气候因素对昆虫的影响
2.5.2 土壤因素对昆虫的影响
2.5.3 生物因素对昆虫的影响
第3章 植物鼠害基础
3.1 鼠类的鉴别
3.1.1 鼠类的外部形态
3.1.2 鼠类的头骨形态
3.2 植物害鼠的主要类群
3.2.1 兔形目
3.2.2 齿齿目
3.3 植物害鼠的生物学
3.3.1 鼠类的栖息场所
3.3.2 鼠类的洞道
3.3.3 鼠类的食性食量
3.3.4 鼠类的活动规律
3.3.5 鼠类的繁殖
3.3.6 鼠类的蛰眠
3.4 植物害鼠的合理控制
3.4.1 害鼠生态调控修复的指导思想
3.4.2 害鼠控制的侧重点
第4章 植物草害基础
4.1 杂草的概念与主要特性
4.1.1 杂草概念
4.1.2 杂草的特性
4.2 杂草的分类与常见杂草
4.2.1 按植物系统分类法分类
4.2.2 按植物学习性分类
4.2.3 按杂草对水分的生态适应性分类
4.2.4 按危害和危险程度分类
4.3 杂草控制
第5章 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
5.1 有害生物的防治原理
5.2 有害生物的主要防治技术
5.2.1 植物检疫
5.2.2 农业防治
5.2.3 物理防治
5.2.4 生物防治
5.2.5 化学防治
5.3 有害生物的防治策略与展望
5.3.1 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
5.3.2 有害生物生态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5.3.3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与植物保护
下篇 各论
第6章 药用植物病害
6.1 真菌病害
6.1.1 白粉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