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一、物理实验课的地位和作用
二、物理实验课的基本程序
三、适用于所有实验的注意事项
第1章 测量误差与不确定度评定及实验数据处理
1.1 测量及误差
1.1.1 测量的基本概念
1.1.2 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
1.1.3 随机变量统计规律的表述
1.1.4 正态分布随机误差的统计规律及其表述
1.2 实验不确定度的评定
1.2.1 不确定度的由来
1.2.2 不确定度的概念及表征参数
1.2.3 不确定度的估计
1.2.4 标准不确定度的合成与传递
1.3 有效数字及测量结果的表示
1.3.1 有效数字的概念
1.3.2 数值的修约规则
1.3.3 实验数据的有效位数确定
1.4 列表、作图之要点及组合测量与最佳直线参数
1.4.1 列表法
1.4.2 作图法和图解法
1.4.3 最小二乘法和线性拟合
思考题
误差与有效数字练习题
附录1 t因子
附录2 常用函数的标准偏差或不确定度传递公式
附录3 仪器准确度、仪器误差、分度值和鉴别力阈
参考文献
第2章 基本实验
实验1 长度测量
实验2 物体密度的测量
附录1 标准大气压下不同温度的水的密度(kg·m -3)
附录2 计算公式及误差分析
实验3 用三线摆测转动惯量
附录 电子秒表的使用
实验4 用拉伸法测量金属丝的杨氏弹性模量
附录1 几种材料的杨氏弹性模量
附录2 逐差法
实验拓展:用CCD成像系统测定杨氏模量
实验5 电路连接练习及万用表的使用
实验拓展:伏安法测电阻的研究
实验6 电桥及其应用
附录误差分析
实验拓展:电阻温度计与不平衡电桥
实验7 示波器的使用
实验拓展:组装整流器
实验8 分光计的调节和使用
附录三棱镜折射率及顶角与最小偏向角的关系
实验9 汞光谱波长的测量
附录FGY-01分光仪角度读数方法
实验10 氢原子光谱的测量及里德伯恒量的实验证明
附录1 氢光谱线系能级图
附录2 常用光源的谱线波长表
实验11 灵敏电流计特性的研究
实验12 用电位差计校正电压表
实验13 碰撞打靶实验
实验14 灯丝电阻与其端电压关系的研究
实验拓展:研究光电二极管的光电特性
实验15 薄透镜焦距的测量
实验16 利用驻波测定弦线中的波速
实验拓展:验证波长与弦线张力、波源振动频率的关系
实验17 铁磁材料动态磁滞回线和基本磁化曲线的测量
实验18 光的干涉和应用
实验19 显微镜与望远镜放大率的测量
附录消视差
实验20 半导体的霍耳系数与电导率
实验21 金属电子逸出功的测定
……
第3章 选做实验
总附录A 理工科类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总附录B 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