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1 建筑工程测量的任务
1.1.1 测量学的概念
1.1.2 建筑工程测量的任务概述
1.2 地面点位的确定
1.2.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2.2 确定地面点位的方法
1.2.3 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
1.3 测量工作概述
1.3.1 测量工作的基本内容
1.3.2 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
1.3.3 测量工作的基本要求
1.3.4 测量的计量单位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第2章 水准测量
2.1 水准测量原理
2.2 水准测量的仪器和工具
2.2.1 DS3微倾式水准仪的构造
2.2.2 水准尺和尺垫
2.3 水准仪的使用
2.3.1 安置仪器
2.3.2 粗略整平
2.3.3 瞄准水准尺
2.3.4 精确整平
2.3.5 读数
2.4 水准测量的实测方法
2.4.1 水准点
2.4.2 水准路线及成果检核
2.4.3 水准测量的施测方法
2.4.4 水准测量的成果检核
2.5 水准测量的成果计算
2.5.1 附合水准路线成果计算
2.5.2 闭合水准路线成果计算
2.5.3 支线水准路线成果计算
2.6 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
2.6.1 水准仪应满足的几何条件
2.6.2 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概述
2.7 水准测量误差及注意事项
2.7.1 仪器误差
2.7.2 观测误差
2.7.3 外界条件的影响误差
2.8 精密水准仪、自动安平水准仪和电子水准仪
2.8.1 精密水准仪
2.8.2 自动安平水准仪
2.8.3 电子水准仪简介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第3章 角度测量
3.1 角度测量原理
3.1.1 水平角测量原理
3.1.2 竖直角测量原理
3.2 光学经纬仪的构造
3.2.1 DJ6型光学经纬仪的构造
3.2.2 读数设备及读数方法
3.3 经纬仪的使用概述
3.3.1 安置仪器
3.3.2 瞄准目标
3.3.3 读数
3.4 水平角测量
3.4.1 测回法
3.4.2 方向观测法
3.5 竖直角测量
3.5.1 竖直度盘构造
3.5.2 竖直角计算公式
3.5.3 竖盘指标差
3.5.4 竖直角的观测
3.6 经纬仪的检验与校正
3.6.1 经纬仪的轴线及各轴线间应满足的几何条件
3.6.2 经纬仪的检验与校正概述
3.7 角度测量误差与注意事项
3.7.1 仪器误差
3.7.2 观测误差
3.7.3 外界条件的影响
3.8 其他经纬仪简介
3.8.1 DJ2型光学经纬仪简介
3.8.2 电子经纬仪简介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第4章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4.1 钢尺量距
4.1.1 量距的工具
4.1.2 直线定线
4.1.3 距离丈量
4.1.4 钢尺检定
4.1.5 钢尺量距的成果整理
4.1.6 钢尺量距的误差及注意事项
4.2 普通视距测量
4.2.1 普通视距测量的原理
4.2.2 视距测量的观测和计算
4.2.3 视距测量误差及注意事项
4.3 光电测距
4.3.1 光电测距仪的分类
4.3.2 光电测距原理
4.3.3 光电测距仪及其使用方法
4.3.4 光电测距的注意事项
4.4 直线定向
4.4.1 标准方向
4.4.2 直线方向的确定
4.4.3 正、反坐标方位角
4.4.4 坐标方位角的推算
4.4.5 3种方位角之间的关系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第5章 全站仪及其使用
5.1 概述
5.1.1 全站仪的基本结构
5.1.2 全站仪的分类
5.1.3 全站仪的基本功能
5.1.4 全站仪的品牌厂商
5.2 全站仪的结构与功能概述
5.2.1 南方NTS-370R型全站仪的新特点
5.2.2 南方NTS-370R型全站仪的主机外貌
5.2.3 南方NTs-370R型全站仪键盘及功能
5.2.4 南方NTs-370R型全站仪winCE(R)操作系统及界面使用
5.3 测量前的准备工作
5.3.1 仪器的开箱和存放
5.3.2 安置仪器
5.3.3 电池的安装
5.3.4 电池电量信息
5.3.5 电源的开与关
5.3.6 反射棱镜
5.3.7 设置棱镜常数和输入大气改正值
5.3.8 垂直角和水平角的倾斜改正
5.3.9 全站仪的日常检验
5.4 基本测量
5.4.1 角度测量
5.4.2 距离测量
5.4.3 坐标测量
5.5 应用测量程序
5.5.1 放样
5.5.2 悬高测量
5.5.3 对边测量
5.5.4 线高测量
5.5.5 导线测量
5.5.6 偏心测量模式
5.5.7 参数设置
5.6 数据的导出与导人
5.6.1 数据的导出
5.6.2 数据的导入
5.7 测量设置
……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