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建构主义:一种新的哲学范式
作者:刘保,肖峰 著
出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1.10
丛书:当代新哲学丛书
页数:341
定价:48.00 元
ISBN-13:9787500499916
ISBN-10:7500499914
去豆瓣看看 导言 用社会建构“看”世界
一 一种新的视界
二 从认识论到本体论
三 引人人胜的疑惑
第一章 追源溯流
第一节 早期思想:古希腊先哲之说
一 苏格拉底:知识的“助产术”
二 柏拉图:真实世界何在?
三 亚里士多德:为世界建立秩序
第二节 近代发展:从康德到维柯
一 “白板说”预留的空间
二 人为自然界立法
三 绝对理念的自我实现
四 第一次清楚的描述
第三节 现代中兴:发生认识论
一 认识是生成的
二 内化与外化的双向建构
三 扩展建构:逻辑、数学及其他
四 合理启示
第二章 科学知识社会学:制造科学
第一节 “未完成的事业”
一 曼海姆的知识社会学
二 默顿:“科学家的社会学”
三 丰富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最相近的思想先驱
一 维特根斯坦
二 库恩
三 最为相近的思想
第三节 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兴起与发展
一 爱丁堡学派与“强纲领”
二 巴斯学派与科学争论研究
三 巴黎学派与“实验室研究”
四 约克学派与“科学文本和话语分析”
第四节 当代波澜:从两种文化到科学大战
一 两种文化的分裂
二 关于科学的论战
三 “索卡尔事件”与“科学大战”
四 一场错误的战争?
第三章 技术的社会型塑论:型塑技术
第一节 从科学知识社会学到技术的社会型塑论
一 社会研究:从科学到技术
二 技术的社会型塑论的产生
三 技术的社会型塑论的内核:来自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关键词
第二节 技术决定论的批判
一 技术解释的多向模式
……
第四章 走向人本分析
第五章 通往普遍方法
第六章 哲学意蕴
第七章 余问与评述
结束语 两种视界的比较
后记
刘保,1981年生,湖南人,2004年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公共管理系本科毕业,2007年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毕业,现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曾发表《作为一种范式的社会建构主义》、《网络社会的二元维度分析》等多篇论文。
肖峰,男,1956年生于重庆忠县,先后就读于四川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获博士学位,曾分别于1994~1995年、1999~2000年、2011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英国爱丁堡大学、美国伊利诺伊大学(UIUC)访问交流。现任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和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科技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主持国家社科基金2项,主持和参与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获得过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和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230余篇,出版《信息主义:从社会观到世界观》、《哲学视域中的技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等个人专著12部,另有合著、合译20余部。
《社会建构主义:一种新的哲学范式》汇聚了一批中青年哲学工作者参与写作,其长处是他们对于“求新”的渴望,他们中不少在追踪学术前沿的过程中,已经开辟了或正在开辟新的哲学领域;同时,由于初涉这些全新的领域,所以这样的探索还只能是“初探”。当然,即便如此,我们也是力求以一种前沿性、学术性和通俗性相结合的方式,将其传播至公众和学者,力求通过焦点之新和表述之活来对更多的人产生更大的吸引力,可以称之为对哲学的一种“新传播”:提高哲学尤其是新哲学对世界的“影响力”,从而不仅仅是满足于能够以各种方式解释新的世界,而且还能够参与建构一个新世界。这或许就是当代新哲学的“力量”及其旨趣和追求。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