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地区)创新体系:比较分析
作者:(美)理查德·R尼尔森 主编
出版: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2.1
丛书:智慧树经营书系
页数:665
定价:148.00 元
ISBN-13:9787513004633
ISBN-10:7513004633
去豆瓣看看 致谢
撰稿人
国家创新项目指导委员会
第1章 技术创新与国家体系(理查德-R.尼尔森,内森·罗森伯格)
第一部分 高收入的大国
第2章 美国国家创新体系(大卫·C.莫厄里,内森·罗森伯格)
第3章 日本创新体系:过去、现在和未来(小田切广之,后藤明)
第4章 德国技术创新的国家体系(奥托·凯克)
第5章 英国国家创新体系(威廉·沃克)
第6章 法国国家创新体系(弗朗克斯·谢奈)
第7章 意大利国家创新体系(弗兰科·马莱尔巴)
第二部分 小型高收入国家
第8章 丹麦和瑞典创新体系的比较(查尔斯·艾德奎斯特,本特-埃克·伦德瓦尔)
第9章 加拿大产业创新体系(唐纳德·G.麦克范特里奇)
第10章 澳大利亚创新体系(罗伯特·G.格雷戈里)
第三部分 低收入国家和地区
第11章 工业创新的国家体系:韩国能力构建的动力(金麟洙)
第12章 支持工业技术进步的中国台湾体系:中国台湾案例(侯继明,单骥)
第13章 支持工业技术进步的国家体系:巴西的经验(卡尔·J.达尔曼,克劳迪奥·R.弗里斯克达克)
第14章 支持工业技术进步的国家创新体系:以阿根廷为例(乔治.M.卡兹,内斯特·A.贝尔科维奇)
第15章 以色列创新体系:状况、绩效及突出的问题(莫里斯·托伊贝尔)
第四部分国家(地区)创新体系
第16章 回顾(理查德·R.尼尔森)
译后记
缩略语
理查德·R.尼尔森(Richard.R.Nelson),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1982年,他和悉尼·G.温特(S.ideny G.Winter)的《经济变迁的进化理论》(An Evolutionary Theory of Economk Chanae)问世,标志着企业进化论的基本理论框架初步成型。
1988年他在《作为演化过程的技术变革》(Understanding Technical Change as an Evolutionary Procegg)中,通过考察美国的大学、政府、企业在新技术生产中的作用,认为创新是大学、企业等有关机构的复合体制,制度设计的任务是在技术的私有和公有两方面建立一种适当的平衡。
1993年他主编的《国家(地区)创新体系:比较分析》(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S A Comparative Analysis)对15个国家和地区经济体的创新系统进行了分析比较,在一个大致统一的框架中,展现了各个创新体系的相似性、差异性及其来源,成为研究国家和地区经济体创新体系的一本经典著作。
曾国屏,教授,清华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所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社会科学与管理学部主任,著有《自组织的自然观》、《中国创新系统研究》、《科技传播普及与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理论实践》等,译有《复杂性思维》、《技术创新进化论》、《真科学》、《理性地捍卫科学》等。
刘小玲,博士,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发表《科研组织运行的分析框架》、《中国公众科学素质基准体系的可行性和科学性研究》等论文十多篇。
王程,博士,在清华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中心读博期间曾赴美在理查德?R尼尔森教授指导下学习,现为博士后,发表《政策学习与全球化时代的话语权力》、《基于分层演化观点的技术标准的形成机制探析》等论文十多篇。
李红林,博士,中国科普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发表《公众理解科学的理论演进》、《典型国家基础研究投入及其协调机制研究》等论文十名篇。
《国家(地区)创新体系:比较分析》是关于创新体系研究的奠基性名著之一。书中通过关于15个国家和地区经济体的比较研究,其中包括从大的市场导向的工业化国家到一些较小的高收入国家以及若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重点考察其(1)研发的配置,(2)资金的来源,(3)公司的特征,(4)重点产业,(5)大学的角色,(6)政府的政策;进而形成该书的概念和理论框架,并对其进行了阐述和检验;书中还突出了支持技术创新的制度和机制,展现了各个创新体系的相似性.差异性及其来源。《国家(地区)创新体系:比较分析》对于创新体系以及创新政策的研究和理解,都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