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史丛书”总序 陈平原/1
  刘师培文学观的学术资源与论争背景 王 风/1
  一 从阮元到刘师培/1
  二 章刘之争(上)/6
  三 章刘之争(下)/12
  四 从刘师培到周作人/19
  黄侃《文心雕龙札记》的学术渊源 周勋初/32
  一 《札记》产生的时代背景/32
  二 文学观念与师承的关系/34
  三 对齐梁文学与《文选序》的不同评价/39
  四 批判“褊隘者流”及阴阳刚柔之说/41
  五 反对文以载道,提倡自然为文/43
  六 学有本源与追本溯源/46
  顾颉刚与现代民间文艺学 陈泳超/48
  一“求真”与“致用”/48
  二 《古史辨》与神话传说研究/56
  三 孟姜女故事研究/68
  四 歌谣研究/74
  朱东润的学术道路 李祥年/86
  一 特殊的学术背景/86
  二 文史研究/91
  三 传记文学家的朱东润/106
  任中敏和他所建立的散曲学、唐代文艺学 王小盾 李昌集/122
  一 近代散曲学的奠基人/123
  二 唐代文艺学/133
  三 任中敏的学术风格/142
  罗根泽在三大学术领域中的开拓 周勋初/146
  一 诸子学领域中的开拓/147
  二 中国文学批评史领域中的开拓/154
  三 中国文学史领域中的开拓/ 161
  四 一点思考/ 165
  戏剧史家周贻白 郭英德/172
  一 从艺人到史家/173
  二 发凡起例/179
  三 本源与流变/185
  四 民间与宫廷/]89
  阿英与晚清通俗文艺研究 陈泳超/199
  一 藏书与史料编写/199
  二 关于《晚清小说史》/203
  三 对于其他通俗文艺的研究/208
  唐圭璋词学研究的体系、方法与贡献 王兆鹏/214
  一 词体/215
  二 词作/218
  三 词人/228
  四 词史/230
  五 词论/231
  六 词学史/235
  刘大杰文学史研究的成就和教训 董乃斌/240
  一 引言/240
  二 创作和翻译:早期的学术准备/244
  三 现代性学术品格之养成/249
  四 文学史撰著的一座丰碑/255
  五 两次基本向上的修改/261
  六 学者的困厄呼唤学术的现代化/269
  钱钟书的文学研究和方法论 周振甫/278
  一 钱钟书论修辞/281
  二 钱钟书论创作 /285
  三 钱钟书论鉴赏 /299
  四 钱钟书方法论/308
  诗性与理性的完美结合:林庚的古代文学研究 葛晓音/312
  一 楚辞研究/315
  二 唐诗研究/321
  三 明清小说研究与中国文学史/327
  程千帆的诗学研究 张伯伟/334
  一 家学与师承/334
  二 诗学研究方法/340
  三 影响和地位/353
  唐的现代文学研究 樊 骏经/361
  一 走向学术研究的路/361
  二 从搜集、整理文学史料人手/369
  三 “要紧的是‘言之有物”’/374
  四 “艺术感觉极好”/379
  五 “史识”种种 /384
  六 艰难的学术跋涉/390
  批评家李长之 于天池/ 409
  一 李长之对中国古典文学的批评/410
  二 李长之对现当代文学的批评/423
  三 鲁迅批判及其他/434,
  作为文学史家的王瑶 孙玉石/453
  一 人生理想与学术观念的最佳选择 /453
  二 文学史研究科学方法论的探索与实践/457
  三 现代文学史研究现代化的思考与追求/467
  后记 陈平原/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