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师手册(下册)

目 录内容简介
前言
第1章 常用资料、数据和一般标准
1 标准代号
2 计量单位和单位换算关系
2.1 法定计量单位
2.2 常用法定计量单位及换算关系
3 常用数据
3.1 常用材料弹性模量及泊松比
3.2 金属材料熔点、热导率及比热容
3.3 常用材料的密度和线膨胀系数
3.4 常用材料极限强度的近似关系
3.5 各种硬度值对照表
3.6 材料和物体的摩擦系数
3.7 滚动摩擦力臂
3.8 机械传动和轴承的效率
4 常用几何体的体积、面积及重心位置
5 常用力学公式
5.1 常用截面的力学特性
5.2 受静载荷梁的支点反力、弯矩和变形计算公式
5.3 常用零件的接触应力和接触变形计算公式
6 一般标准和规范
6.1 标准尺寸
6.2 锥度与锥角系列
6.3 棱体的角度与斜度
6.4 机器轴高
6.5 机器轴伸
6.6 中心孔
6.7 零件倒圆与倒角
6.8 圆形零件自由表面过渡圆角半径和静配合联接轴用倒角
6.9 砂轮越程槽
6.10 插齿、滚齿退刀槽
6.11 刨切、插切越程槽
6.12 齿轮滚刀外径尺寸
6.13 弧形槽端部半径
6.14 球面半径
6.15 T形槽和相应螺栓
6.16 燕尾槽
6.17 滚花
6.18 分度盘和标尺刻度
7 铸件设计一般规范
7.1 铸件最小壁厚和最小铸孔尺寸
7.2 铸造斜度
7.3 铸造圆角半径
7.4 铸件壁厚的过渡与壁的连接形式及其尺寸
7.5 铸件加强肋的尺寸
7.6 压铸件设计的基本参数
8 锻件设计一般规范
8.1 模锻件的锻造斜度和最小内外圆角半径
8.2 模锻件肋的高宽比和最小距离
8.3 模锻件的凹腔和冲孔连皮尺寸
8.4 锻件腹板上冲孔的限制
9 冲压件设计一般规范
9.1 冲裁件
9.2 弯曲件
9.3 拉延伸件
9.4 成形件
10 塑料件设计一般规范
第2章 机械制图
1 基本标准
1.1 图纸幅面和格式
1.2 图样比例
1.3 标题栏和明细栏
1.4 图线
1.5 剖面符号
2 常用零件的规定画法
2.1 螺纹及螺纹紧固件的画法与标注
2.2 花键画法及其尺寸注法
2.3 齿轮画法
2.4 滚动轴承画法
2.5 弹簧画法
3 尺寸注法
4 机构运动简图符号
第3章 极限与配合、形状与位置公差和表面粗糙度
1 极限与配合
1.1 基本尺寸、尺寸公差及偏差
1.2 基本偏差与标准公差
1.3 基准制与配合
1.4 轴、孔的极限偏差
1.5 线性尺寸的一般公差
1.6 极限与配合的选择
1.6.1 基准制的选择
1.6.2 公差等级的选择
1.6.3 配合的选择
2 圆锥公差与配合
2.1 圆锥公差
2.1.1 术语及定义
2.1.2 圆锥公差的项目和给定方法
2.1.3 圆锥公差值
2.1.4 未注公差角度的极限偏差
2.2 圆锥配合
2.2.1 圆锥配合的形成
2.2.2 术语及定义
2.2.3 圆锥配合的一般规定
2.2.4 内、外圆锥的圆锥轴向极限偏差的计算
2.2.5 配合圆锥基准平面间极限初始位置和极限终止位置的计算
3 形状与位置公差
3.1 公差特征项目的符号及公差框格
3.2 形状与位置公差符号和图样表示法
3.3 形状与位置公差值
3.3.1 图样上注出公差值的规定
3.3.2 未注公差值
3.3.3 位置度公差值的计算
4 表面粗糙度
4.1 表面粗糙度主要评定参数的定义
4.2 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的数值系列
4.3 选用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值的参考图表
4.4 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及其注法
第4章 机械工程常用材料
1 黑色金属
1.1 铸铁牌号和性能
1.1.1 灰铸铁
1.1.2 可锻铸铁
1.1.3 球墨铸铁
1.1.4 耐热铸铁
1.1.5 耐磨铸铁
1.2 铸钢牌号和性能
1.2.1 一般工程用铸钢
1.2.2 焊接结构用碳素铸钢
1.2.3 铸造高锰钢
1.2.4 合金铸钢
1.2.5 不锈耐酸铸钢
1.2.6 不锈铸钢
1.3 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牌号和性能
1.3.1 碳素结构钢
1.3.2 优质碳素结构钢
1.3.3 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
1.3.4 耐候结构钢
1.3.5 桥梁用结构钢
1.4 合金钢
1.5 特殊用途钢
1.5.1 弹簧钢
1.5.2 滚动轴承钢
1.5.3 工具钢
1.5.4 耐热、不锈、耐酸钢
1.6 钢的型材、板材、管材和线材
1.6.1 圆钢、方钢及六角钢
1.6.2 钢管
1.6.3 钢板和钢带
1.6.4 型钢
1.6.5 钢丝
1.6.6 P3型镀锌金属软管
2 有色金属
2.1 铜和铜合金
2.1.1 铸造铜合金
2.1.2 加工用纯铜
2.1.3 加工用铜合金
2.2 铝和铝合金
2.2.1 铸造铝合金
2.2.2 铝及铝合金的牌号表示
2.2.3 铝和铝合金的尺寸规格和性能
2.2.4 压铸铝合金
2.3 镁合金
2.3.1 铸造镁合金
2.3.2 压铸镁合金
2.3.3 加工镁合金的力学性能、主要特性和应用
2.4 钛及钛合金型材
3 非金属材料
3.1 橡胶
3.1.1 常用橡胶的品种性能和用途
3.1.2 工业用橡胶板
3.1.3 石棉橡胶板
3.1.4 橡胶管
3.2 塑料
3.2.1 概述
3.2.2 塑料的分类、名称、特性和应用
3.2.3 常用塑料的性能数据
3.2.4 塑料型材的规格
3.3 木材
3.3.1 常用国产木材的物理力学性能
3.3.2 木材的选择
4 复合材料
4.1 概述
4.1.1 复合材料分类
4.1.2 复合材料的特点和应用
4.2 树脂基复合材料
4.3 复合钢板
4.3.1 钛-钢复合钢板
4.3.2 不锈钢复合钢板
4.3.3 铜-钢复合钢板
参考文献
第5章 常用机构选择和设计
1 机构的基本概念
1.1 基本定义
1.2 运动副的种类
2 机构简图
2.1 定义
2.2 规定的简图符号
2.3 绘制机构简图的方法和步骤
3 常用机构分析
3.1 机构自由度
3.1.1 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公式
3.1.2 计算机构自由度时注意三个问题
3.1.3 平面机构自由度计算举例
3.2 平面机构的分类
3.2.1 按结构分类
3.2.2 按机构形态分类
3.2.3 按机构功能分类
3.3 典型机构的主要特性
3.3.1 平面连杆机构
3.3.2 凸轮机构
3.3.3 齿轮及轮系机构
3.3.4 间歇运动机构
3.3.5 定位装置
4 常用机构的运动设计
4.1 平面连杆机构的设计
4.1.1 实现位置要求和运动规律要求的设计
4.1.2 实现轨迹要求的四杆机构设计
4.2 平面凸轮机构的设计
4.2.1 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
4.2.2 图解法设计盘形凸轮轮廓
4.2.3 解析法设计凸轮轮廓
4.2.4 凸轮设计中基本尺寸确定
4.2.5 圆弧凸轮
4.3 周转轮系的设计
4.3.1 行星轮系的传动效率及类型
4.3.2 行星轮系中各轮齿数的确定
4.4 三种常用间歇机构的设计
4.4.1 棘轮机构设计
4.4.2 槽轮机构设计
4.4.3 不完全齿轮机构设计
5 机构参考实例
5.1 实现运动转换的常用基本机构
5.2 实现各种功能的机构实例
5.2.1 实现匀速转动的机构
5.2.2 实现非匀速转动的机构
5.2.3 实现往复移动的机构
5.2.4 实现往复摆动的机构
5.2.5 平行和定向运动的机构
5.2.6 行程放大(或缩小)机构
5.2.7 可调行程的机构
5.2.8 实现直线轨迹的机构
5.2.9 实现各种特殊形状曲线轨迹的机构
5.2.10 增力和夹持机构
5.2.11 机构中的消除间隙装置
参考文献
第6章 机械结构设计
1 概述
1.1 机械结构设计的内容
1.2 机械结构设计应满足的要求
1.3 机械结构设计应掌握的基本条件
1.4 机械结构方案设计的技巧
1.4.1 拟定结构方案
1.4.2 结构方案的选择和评价
2 机械零件的结构应符合自由度原理
2.1 机械零件的自由度
2.2 联接件设计的自由度分析
2.3 轴系设计的自由度分析
2.4 导轨设计的自由度分析
2.5 用自由度分析方法设计有综合运动的组合机构
3 提高强度和刚度的设计
3.1 提高静应力下的强度和刚度
3.1.1 改善零件的受力情况
3.1.2 降低零件的最大应力
3.1.3 用肋或隔板提高刚度和强度
3.1.4 弹性强化和塑性强化
3.1.5 提高接触强度和刚度的措施
3.2 提高疲劳强度的设计
3.2.1 降低应力集中程度
3.2.2 合理选择联接件和被联接件的刚度
3.2.3 减小应力
3.2.4 把零件所受的对称循环变应力化为脉动应力或静应力
4 提高耐磨性的设计
5 提高精度的设计
5.1 误差的分类
5.1.1 按误差产生的原因分类
5.1.2 按误差性质分类
5.2 机构精度
5.2.1 机构精度的含义
5.2.2 机构误差的综合与分配
5.2.3 机构精度计算方法
5.2.4 误差的合成
5.2.5 精度分配方法
5.3 提高精度的结构设计
5.3.1 减小误差源或误差值
5.3.2 用补偿的方法减小或消除误差
6 提高结构工艺性的设计
6.1 结构工艺性设计的原则
6.2 铸件的工艺性
6.3 锻件的工艺性
6.4 冲压件的工艺性
6.5 热处理件的工艺性
6.6 金属切削加工件的工艺性
6.7 装配和维修的工艺性
参考文献
第7章 联接总论
1 设计机械联接应考虑的问题
2 联接的类型和选择
2.1 可拆卸与不可拆卸联接
2.2 按锁合分类
3 联接设计的几个问题
3.1 被联接件接合面设计
3.2 注意紧固件中的应力集中问题
3.3 考虑环境和工作条件的要求
3.4 使联接件受力情况合理
4 紧固件的标准和检验
4.1 紧固件的有关标准
4.2 紧固件的检验项目
参考文献
第8章 螺纹和螺纹联接
1 螺纹
1.1 螺纹分类
1.1.1 概述
1.1.2 分类示例
1.2 螺纹术语
1.2.1 概述
1.2.2 常用术语
1.3 普通螺纹
1.3.1 概述
1.3.2 牙型
1.3.3 直径与螺距系列
1.3.4 基本尺寸
1.3.5 公差
1.3.6 标记
1.3.7 量规
1.4 统一螺纹
1.4.1 概述
1.4.2 牙型
1.4.3 直径与螺距系列
……
第9章 轴毂联接和销联接
第10章 焊、粘、铆联接
第11章 传动总论
第12章 带传动
第13章 链传动
第14章 圆柱齿轮传动
第15章 锥齿轮传动
第16章 蜗杆传动
第17章 摩擦轮传动
第18章 螺旋传动
第19章 减速器
第20章 机械无级变速器
第21章 章轴
第22章 滚动轴承
第23章 滑动轴承
第24章 润滑与润滑装置
第25章 密封
第26章 联轴器 离合器
第27章 弹簧
第28章 机架
第29章 导轨
第30章 液压传动
第31章 常用低压电气设备
第32章 计算机辅助机械设计
第1章 常用资料、数据和一般标准
1 标准代号
2 计量单位和单位换算关系
2.1 法定计量单位
2.2 常用法定计量单位及换算关系
3 常用数据
3.1 常用材料弹性模量及泊松比
3.2 金属材料熔点、热导率及比热容
3.3 常用材料的密度和线膨胀系数
3.4 常用材料极限强度的近似关系
3.5 各种硬度值对照表
3.6 材料和物体的摩擦系数
3.7 滚动摩擦力臂
3.8 机械传动和轴承的效率
4 常用几何体的体积、面积及重心位置
5 常用力学公式
5.1 常用截面的力学特性
5.2 受静载荷梁的支点反力、弯矩和变形计算公式
5.3 常用零件的接触应力和接触变形计算公式
6 一般标准和规范
6.1 标准尺寸
6.2 锥度与锥角系列
6.3 棱体的角度与斜度
6.4 机器轴高
6.5 机器轴伸
6.6 中心孔
6.7 零件倒圆与倒角
6.8 圆形零件自由表面过渡圆角半径和静配合联接轴用倒角
6.9 砂轮越程槽
6.10 插齿、滚齿退刀槽
6.11 刨切、插切越程槽
6.12 齿轮滚刀外径尺寸
6.13 弧形槽端部半径
6.14 球面半径
6.15 T形槽和相应螺栓
6.16 燕尾槽
6.17 滚花
6.18 分度盘和标尺刻度
7 铸件设计一般规范
7.1 铸件最小壁厚和最小铸孔尺寸
7.2 铸造斜度
7.3 铸造圆角半径
7.4 铸件壁厚的过渡与壁的连接形式及其尺寸
7.5 铸件加强肋的尺寸
7.6 压铸件设计的基本参数
8 锻件设计一般规范
8.1 模锻件的锻造斜度和最小内外圆角半径
8.2 模锻件肋的高宽比和最小距离
8.3 模锻件的凹腔和冲孔连皮尺寸
8.4 锻件腹板上冲孔的限制
9 冲压件设计一般规范
9.1 冲裁件
9.2 弯曲件
9.3 拉延伸件
9.4 成形件
10 塑料件设计一般规范
第2章 机械制图
1 基本标准
1.1 图纸幅面和格式
1.2 图样比例
1.3 标题栏和明细栏
1.4 图线
1.5 剖面符号
2 常用零件的规定画法
2.1 螺纹及螺纹紧固件的画法与标注
2.2 花键画法及其尺寸注法
2.3 齿轮画法
2.4 滚动轴承画法
2.5 弹簧画法
3 尺寸注法
4 机构运动简图符号
第3章 极限与配合、形状与位置公差和表面粗糙度
1 极限与配合
1.1 基本尺寸、尺寸公差及偏差
1.2 基本偏差与标准公差
1.3 基准制与配合
1.4 轴、孔的极限偏差
1.5 线性尺寸的一般公差
1.6 极限与配合的选择
1.6.1 基准制的选择
1.6.2 公差等级的选择
1.6.3 配合的选择
2 圆锥公差与配合
2.1 圆锥公差
2.1.1 术语及定义
2.1.2 圆锥公差的项目和给定方法
2.1.3 圆锥公差值
2.1.4 未注公差角度的极限偏差
2.2 圆锥配合
2.2.1 圆锥配合的形成
2.2.2 术语及定义
2.2.3 圆锥配合的一般规定
2.2.4 内、外圆锥的圆锥轴向极限偏差的计算
2.2.5 配合圆锥基准平面间极限初始位置和极限终止位置的计算
3 形状与位置公差
3.1 公差特征项目的符号及公差框格
3.2 形状与位置公差符号和图样表示法
3.3 形状与位置公差值
3.3.1 图样上注出公差值的规定
3.3.2 未注公差值
3.3.3 位置度公差值的计算
4 表面粗糙度
4.1 表面粗糙度主要评定参数的定义
4.2 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的数值系列
4.3 选用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值的参考图表
4.4 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及其注法
第4章 机械工程常用材料
1 黑色金属
1.1 铸铁牌号和性能
1.1.1 灰铸铁
1.1.2 可锻铸铁
1.1.3 球墨铸铁
1.1.4 耐热铸铁
1.1.5 耐磨铸铁
1.2 铸钢牌号和性能
1.2.1 一般工程用铸钢
1.2.2 焊接结构用碳素铸钢
1.2.3 铸造高锰钢
1.2.4 合金铸钢
1.2.5 不锈耐酸铸钢
1.2.6 不锈铸钢
1.3 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牌号和性能
1.3.1 碳素结构钢
1.3.2 优质碳素结构钢
1.3.3 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
1.3.4 耐候结构钢
1.3.5 桥梁用结构钢
1.4 合金钢
1.5 特殊用途钢
1.5.1 弹簧钢
1.5.2 滚动轴承钢
1.5.3 工具钢
1.5.4 耐热、不锈、耐酸钢
1.6 钢的型材、板材、管材和线材
1.6.1 圆钢、方钢及六角钢
1.6.2 钢管
1.6.3 钢板和钢带
1.6.4 型钢
1.6.5 钢丝
1.6.6 P3型镀锌金属软管
2 有色金属
2.1 铜和铜合金
2.1.1 铸造铜合金
2.1.2 加工用纯铜
2.1.3 加工用铜合金
2.2 铝和铝合金
2.2.1 铸造铝合金
2.2.2 铝及铝合金的牌号表示
2.2.3 铝和铝合金的尺寸规格和性能
2.2.4 压铸铝合金
2.3 镁合金
2.3.1 铸造镁合金
2.3.2 压铸镁合金
2.3.3 加工镁合金的力学性能、主要特性和应用
2.4 钛及钛合金型材
3 非金属材料
3.1 橡胶
3.1.1 常用橡胶的品种性能和用途
3.1.2 工业用橡胶板
3.1.3 石棉橡胶板
3.1.4 橡胶管
3.2 塑料
3.2.1 概述
3.2.2 塑料的分类、名称、特性和应用
3.2.3 常用塑料的性能数据
3.2.4 塑料型材的规格
3.3 木材
3.3.1 常用国产木材的物理力学性能
3.3.2 木材的选择
4 复合材料
4.1 概述
4.1.1 复合材料分类
4.1.2 复合材料的特点和应用
4.2 树脂基复合材料
4.3 复合钢板
4.3.1 钛-钢复合钢板
4.3.2 不锈钢复合钢板
4.3.3 铜-钢复合钢板
参考文献
第5章 常用机构选择和设计
1 机构的基本概念
1.1 基本定义
1.2 运动副的种类
2 机构简图
2.1 定义
2.2 规定的简图符号
2.3 绘制机构简图的方法和步骤
3 常用机构分析
3.1 机构自由度
3.1.1 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公式
3.1.2 计算机构自由度时注意三个问题
3.1.3 平面机构自由度计算举例
3.2 平面机构的分类
3.2.1 按结构分类
3.2.2 按机构形态分类
3.2.3 按机构功能分类
3.3 典型机构的主要特性
3.3.1 平面连杆机构
3.3.2 凸轮机构
3.3.3 齿轮及轮系机构
3.3.4 间歇运动机构
3.3.5 定位装置
4 常用机构的运动设计
4.1 平面连杆机构的设计
4.1.1 实现位置要求和运动规律要求的设计
4.1.2 实现轨迹要求的四杆机构设计
4.2 平面凸轮机构的设计
4.2.1 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
4.2.2 图解法设计盘形凸轮轮廓
4.2.3 解析法设计凸轮轮廓
4.2.4 凸轮设计中基本尺寸确定
4.2.5 圆弧凸轮
4.3 周转轮系的设计
4.3.1 行星轮系的传动效率及类型
4.3.2 行星轮系中各轮齿数的确定
4.4 三种常用间歇机构的设计
4.4.1 棘轮机构设计
4.4.2 槽轮机构设计
4.4.3 不完全齿轮机构设计
5 机构参考实例
5.1 实现运动转换的常用基本机构
5.2 实现各种功能的机构实例
5.2.1 实现匀速转动的机构
5.2.2 实现非匀速转动的机构
5.2.3 实现往复移动的机构
5.2.4 实现往复摆动的机构
5.2.5 平行和定向运动的机构
5.2.6 行程放大(或缩小)机构
5.2.7 可调行程的机构
5.2.8 实现直线轨迹的机构
5.2.9 实现各种特殊形状曲线轨迹的机构
5.2.10 增力和夹持机构
5.2.11 机构中的消除间隙装置
参考文献
第6章 机械结构设计
1 概述
1.1 机械结构设计的内容
1.2 机械结构设计应满足的要求
1.3 机械结构设计应掌握的基本条件
1.4 机械结构方案设计的技巧
1.4.1 拟定结构方案
1.4.2 结构方案的选择和评价
2 机械零件的结构应符合自由度原理
2.1 机械零件的自由度
2.2 联接件设计的自由度分析
2.3 轴系设计的自由度分析
2.4 导轨设计的自由度分析
2.5 用自由度分析方法设计有综合运动的组合机构
3 提高强度和刚度的设计
3.1 提高静应力下的强度和刚度
3.1.1 改善零件的受力情况
3.1.2 降低零件的最大应力
3.1.3 用肋或隔板提高刚度和强度
3.1.4 弹性强化和塑性强化
3.1.5 提高接触强度和刚度的措施
3.2 提高疲劳强度的设计
3.2.1 降低应力集中程度
3.2.2 合理选择联接件和被联接件的刚度
3.2.3 减小应力
3.2.4 把零件所受的对称循环变应力化为脉动应力或静应力
4 提高耐磨性的设计
5 提高精度的设计
5.1 误差的分类
5.1.1 按误差产生的原因分类
5.1.2 按误差性质分类
5.2 机构精度
5.2.1 机构精度的含义
5.2.2 机构误差的综合与分配
5.2.3 机构精度计算方法
5.2.4 误差的合成
5.2.5 精度分配方法
5.3 提高精度的结构设计
5.3.1 减小误差源或误差值
5.3.2 用补偿的方法减小或消除误差
6 提高结构工艺性的设计
6.1 结构工艺性设计的原则
6.2 铸件的工艺性
6.3 锻件的工艺性
6.4 冲压件的工艺性
6.5 热处理件的工艺性
6.6 金属切削加工件的工艺性
6.7 装配和维修的工艺性
参考文献
第7章 联接总论
1 设计机械联接应考虑的问题
2 联接的类型和选择
2.1 可拆卸与不可拆卸联接
2.2 按锁合分类
3 联接设计的几个问题
3.1 被联接件接合面设计
3.2 注意紧固件中的应力集中问题
3.3 考虑环境和工作条件的要求
3.4 使联接件受力情况合理
4 紧固件的标准和检验
4.1 紧固件的有关标准
4.2 紧固件的检验项目
参考文献
第8章 螺纹和螺纹联接
1 螺纹
1.1 螺纹分类
1.1.1 概述
1.1.2 分类示例
1.2 螺纹术语
1.2.1 概述
1.2.2 常用术语
1.3 普通螺纹
1.3.1 概述
1.3.2 牙型
1.3.3 直径与螺距系列
1.3.4 基本尺寸
1.3.5 公差
1.3.6 标记
1.3.7 量规
1.4 统一螺纹
1.4.1 概述
1.4.2 牙型
1.4.3 直径与螺距系列
……
第9章 轴毂联接和销联接
第10章 焊、粘、铆联接
第11章 传动总论
第12章 带传动
第13章 链传动
第14章 圆柱齿轮传动
第15章 锥齿轮传动
第16章 蜗杆传动
第17章 摩擦轮传动
第18章 螺旋传动
第19章 减速器
第20章 机械无级变速器
第21章 章轴
第22章 滚动轴承
第23章 滑动轴承
第24章 润滑与润滑装置
第25章 密封
第26章 联轴器 离合器
第27章 弹簧
第28章 机架
第29章 导轨
第30章 液压传动
第31章 常用低压电气设备
第32章 计算机辅助机械设计
目 录内容简介
《机械设计师手册(下册)》包括了机械设计最常用的资料。适用于解决一般机械设计问题参考。《机械设计师手册(下册)》主要内容有:机械设计常用资料、机械制图、公差配合、表面粗糙度、常用材料、结构设计、机构选择和设计、联接件设计、传动件设计、轴系零件设计、润滑、密封、弹簧、机架、导轨、液压、常用低压电器、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在编写中,努力精选最基本、最常用的知识和资料,最常用的机械设计计算方法和数据,收集了最新的国家标准。编排符合使用者的习惯和学科系统,标题明确,附有必要的例题,便于参考和查阅。《机械设计师手册(下册)》可供从事机械设计制造、使用、维修的工程技术人员、大专院校从事机械设计人员参考。
比价列表
公众号、微信群

微信公众号

实时获取购书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