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学名著宝库:猎人笔记(青少版)
作者: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 (Ivan Sergeevich Turgenev) (作者), 段振东 (编者)
出版: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8.7
丛书:世界文学名著宝库
页数:191
定价:12.00 元
ISBN-13:9787532231645
ISBN-10:753223164X
去豆瓣看看 霍利和卡里内齐
耶莫雷与磨坊主妇
莓泉
县城里的医生
我的邻居
小地主奥夫夏尼克夫
里格夫村
别任草原
梅齐河边的加西亚
村长
办事处
孤独的狼
两个地主
列别江的集市
鲍丽索芙娜和她的侄子
死
歌手
彼得洛维奇·卡拉塔耶夫
约会
希格洛夫县的哈姆雷特
切尔托普汉诺夫和涅皮尤西金
切尔托普汉诺夫的没落
活着的尸体
车轮子的响声
树林和草原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俄语:Иван Сергеевич Тургенев;英语:Ivan Sergeevich Turgenev,公历1818年11月9日-1883年9月3日,合儒略历1818年10月28日-1883年8月22日)俄国现实主义小说家、诗人和剧作家。
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诗人和剧作家,出生于世袭贵族之家,生于俄国奥廖尔省奥廖尔一个旧式富裕家庭,父亲是一个骑兵团团长,十六岁的时候父亲去世。屠格涅夫的妈妈脾气很不好,经常打骂自己的孩子。1833年进莫斯科大学文学系,一年后转入彼得堡大学哲学系语文专业,毕业后到德国柏林大学攻读哲学、历史和希腊与拉丁文。屠格涅夫进入莫斯科大学学习一年,随后转入圣彼得堡大学学习经典著作,俄国文学和哲学。1838年前往柏林大学学习黑格尔哲学。在欧洲屠格涅夫见到了更加现代化的社会制度,被视为“欧化”的知识分子,主张俄国学习西方,废除包括农奴制在内的封建制度。
屠格涅夫的创作生涯始于大学时代 。1834年写成处女作诗剧《斯杰诺》,带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1843年发表的叙事诗《巴拉莎》标志着他从浪漫主义转向现实主义,别林斯基从这部诗作中看出了作者“独特的才华”。此后他逐渐转向了散文创作。第一篇散文作品是中篇小说《安德烈·柯洛索夫》。继而发表叙事诗《地主》和中篇小说《彼土什科夫》,它们已显示出自然派和果戈理的影响。他还创作了许多剧本,其中《食客》、《贵族长的早宴》、《单身汉》等,主要反映贵族生活和风习。50年代初发表的中篇小说如《多余人日记》和《雅科夫·帕辛科夫》等。剧本《村居一月》第一次反映出平民知识分子与贵族的矛盾。
《猎人笔记(青少版)》展现在我们面前的首先是一些地主的残暴、狠毒、虚伪、空虚、无耻等;其次作者也揭示了农民的悲惨命运,还从一些新角度去发现农民的才干、创造力、优良品性和丰富的精神世界。需要注意的是,作者在表现这些时并不是直接描写,而是显得含蓄、简约,言有尽意无穷,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