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卷 目录:
蒋介石:悬棺孤岛
少年蒋介石顽劣成性,对慈母的抚孤之恩长记于心
蒋介石因陈其美的引荐认识了孙中山。孙在广州蒙难后,对蒋十分器重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他公然宣称:“中正始终为共产党之敌人”/006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对“剿共”和“抗日”的态度有了明显的变化
七七事变发生后,蒋介石积极组织抗战,表示“宁为玉碎,毋为瓦全,以保持我国家之人格”,但由于实行片面抗战,出现了丧师失地、一溃千里的局面
蒋介石出任盟军中国战区最高统帅,成为四大国领袖之一,志得意满的蒋介石自恃有英美的支持,发表了《中国之命运》,诋毁中国共产党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接连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企图以“和平攻势”掩盖积极备战
蒋介石决心改造国民党,把台湾建成“反共复国的基地”,重振蒋家王朝
蒋介石在台湾实行土地改革,不失为他的明智之举
蒋介石对岛外的分裂势力和岛内“台独”分子的分裂活动,均采取坚决的打击政策,毫不手软
20世纪70年代之后,接二连三的疾病使蒋介石的身心处于极度痛苦之中
宋美龄在镇静、伤心之余,内心已做好了蒋介石撒手人寰的准备
蒋介石病逝。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以他89岁的高龄在这个世界上永远地消失了
李宗仁:回归大陆
陈诚:死于肝癌
白崇禧:死公馆
何应钦:梦关山
顾祝同:俯首听命
陈果夫:晚年潦倒
陈立夫:反对“台独”
孔祥熙:客死美国
宋子文:鸡骨死
张群:暮年养生
翁文灏:终老北京
孙科:清廉辞世
吴铁城:激愤而亡
王去五:学者从政
待季陶:广州死亡
吴鼎昌:遗恨香港
熊式辉:晚景凄凉
张劢生:郁郁而终
朱家骅:消沉度日
下卷 目录:
王世杰:离政闲王世杰受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之聘,任北大法学教授,后任法律系主任。他所撰《比较宪法》讲义,在北大独树一帜
抗战后期,王世杰调国民党外交部工作,后任外交部长,负责对英、美两国的外交事务抗战胜利前夕,王世杰赴西安与中共和谈
王世杰回忆说:重庆谈判时,我提议政治会议加上“协商”二字,毛泽东、周恩来觉得常好,很爽快地采纳了
王世杰临终前给儿女留下遗嘱:切不要在其墓碑上刻上教育部长、外交部长这些官衔就写“前国立武汉大学校长王雪艇先生之墓”
顾维钧:孤悬海外
顾维钧外交生涯中最成功的一幕是参加巴黎和会。他毅然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这他在国内外名声大振
在20世纪中国最激烈的两大政治力量的角逐中,顾维钩最后一段时期的外交生涯不幸国民党联在了一起
顾维钧对杜鲁门声明心情十分复杂,他认为,声明中有关台湾主权未定的内容“措辞是暴的,简直很蛮横”
顾维钧在美台“共同防御条约”的谈判中,对美国制造“两个中国”的企图一直保持着度的警觉,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
顾维钧结束了驻美的使命,也结束了他在外交界漫长的服务生涯。此时,距他首次赴华盛顿担任中国驻美公使已整整40年了
顾维钧辞去台湾“总统府”资政的职务,当选为海牙国际法院法官。这次完整的9年任期,是他担任公职以来最惬意的时光
……
宋美龄:跨越三个世纪
吴国祯:情萦故国
刘峙:教师为生
程潜:阵前起义
薛岳:百岁而终
卫立煌:回到北京
余汉谋:种莱赌棋
胡宗南:死非其所
傅作义:和平解放北平
阎锡山:孤岛哀鸣
周至柔:仍受重用
王叔铭:蒋家甘草
桂永清:短命总长
杜聿明:接受改造
汤恩伯:郁郁而死
孙立人:幽禁台中
马鸿逵:难回故土
马步芳:病死中东
陶希圣:参政不知政
曾琦:“醒狮”难吼
张君劢:声哑《自由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