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通史(第1卷)》目录:
第一章 先秦时期的地理环境
第一节 气候与植被
一 气候的变迁
二 植物的变迁
第二节 水系
一 主要河流的变迁
二 湖泊的演变
三 海岸线的推移
第三节 人口与族类
一 人口
二 族类
第二章 农业的起源及主要农作物的驯育栽培
第一节 农业的起源
一 农业起源的条件和中国农业的出现
二 原始农业产生的道路及有关问题
第二节 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的中心之一与主要农作物的最早栽培区
一 粟
二 黍
三 稻
四 小麦
五 菽
六 大麻和苎麻
第三章 原始社会的手工业
第一节 石器制作
一 旧石器时代的石器制作
二 新石器时代的石器制作
第二节 木器制作
一 生产工具
二 木板的开劈和木件的接合方法
第三节 原始陶器及其制作
一 各时期各地区出土的陶器及其特点
二 新石器时代制陶工艺的逐步形成
第四节 玉器和骨器制造
一 玉器的起源及其在新石器时代的发展
二 史前制玉工具及其工艺
三 骨器(包括角、蚌、牙器)制作
第五节 原始社会的建筑
一 旧石器时代的穴居和巢居及其晚期的建筑业萌芽
二 新石器时代各类型居室的营建及其发展
三 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居室营建工程技术的初步形成与进步
第六节 纺织技术的萌芽与初步发展
一 纺织原料的发展与利用
二 原始纺织技术的产生
第四章 原始公有制的兴废
第一节 原始公有制的产生和发展
一 原始公有制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二 磁山时代至早期仰韶时代的氏族公有制度
第二节 原始公有制经济的瓦解
一 父系家族公社与农村公社
二 私有制的产生与社会分层
三 奴役制度的产生
四 从“禅让制”到“家天下
第五章 夏商周时期的农田水利建设
第一节 大禹治水
一 “疏川导滞”的方针与治水的成功
二 治水的真实性及成功的原因
第二节 夏商西周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一 井田规划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及其沟洫制度
二 水利设施的设计及其功用
第三节 东周大型水利工程的兴建
一 黄河长堤工程的修筑
二 期思陂和芍陂
三 漳水十二渠
四 都江堰
五 郑国渠
六 邗沟和鸿沟
第六章 夏商周时期的农作制和耕作技术
第一节 西周及其以前的农作制和耕作技术
一 后世历史上和后进民族中残留的火耕农业
二 殷、周的耕作技术远远超过火耕农业阶段
三 《周礼》中有关西周农作制的记载应当肯定
第二节 东周农业技术的巨大进步
一 牛耕和犁耕的出现与推广
二 土壤肥力与耕作原则的确立
三 深耕细作措施的推广
第三节 农时与农历
一 我国最早的农历《夏小正》
二 甲骨文中的殷历与农时
三 周代的历法与农时、农历
第七章 夏商周时期的畜牧业与渔猎
第一节 畜牧业
一 畜禽的种类
二 饲养技术
第二节 狩猎与捕鱼
一 狩猎方式与猎物
二 捕鱼方式与收获
第三节 畜牧产品与渔猎产品的利用
一 畜力的利用
……
第八章 夏商周时期的土地和赋税制度
第九章 夏商周时期的青铜手工业
第十章 夏商周时期的冶铁与铁器制造业
第十一章 夏商周时期的都邑和居室建筑
第十二章 夏商周时期的纺织业
第十三章 夏商周时期的其他手工业
第十四章 夏商周时期的城邑与交通
第十五章 夏商周时期的商业与货币
第十六章 夏商周时期的地域政治系统及其经济联系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主编后记
《中国经济通史(第2卷)》目录:
第一章 秦汉社会经济制度
第一节 秦汉多民族统一的大帝国及政体
一中国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统一的大帝国
二秦朝的政体和版图
三汉朝的政体和版图
四秦汉时期的国体
第二节 秦汉社会的经济结构
一奴隶主经济
二秦汉繁盛的自耕农经济
三其他经济形式
第三节 秦汉社会的阶级结构
一奴隶主阶级
二自由民阶级
三奴隶阶级
第二章 秦汉经济发展的大略大势和成就
第一节 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
一发展的阶段性是事物本身矛盾的规定
二奴隶制经济上升时期
……
《中国经济通史(第3卷)》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 政治动荡、经济衰退与经济中心区的变迁
二 人口减少、人口迁徙频繁、社会阶层分化激烈
三 制度变迁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四 史料、研究现状与本书结构
第二章 自然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状况
第一节 气候形势与自然生态状况
一 气候情况与自然灾害
二 自然生态状况
第二节 政治动乱与黄河流域社会经济总体上的衰退
一政治动荡与黄河流域社会经济的衰退
二河北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淮河流域的社会经济状况
第三节 南方社会经济发展及其区域性特征
一 六朝时期江南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 六朝时期南方开发的区域性特征
三 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开发的局限
……
《中国经济通史(第4卷)》目录:
第一章 概况
第一节 疆域与行政区划建制
一 隋代疆域
二 唐五代疆域
三 隋唐五代行政区划建制
第二节 政治、经济形势波动
一 隋文帝时期(581-604)
二 隋炀帝时期(605-618)
三 唐前期(618-755)
四 安史之乱至五代十国(755-959)
第三节 生产、生活状况
一 农具与农业技术
二 农田水利与垦田
三 粮食构成
四 衣料、油料、糖料作物
五 蔬菜、果品、染料、园艺花卉
六 牧区畜牧业与农业区民间畜牧业
七 家禽饲养业
……
《中国经济通史(第5卷)》目录:
第一章 10-13世纪中国经济运动的时代特征
一 整体性观念——一个多元政权的并立系统
二 宋、辽、夏、金经济运动的时代特征
三 两宋社会基本矛盾制约下的经济运动轨迹
四 关于本书的内容、结构和材料
第二章 宋辽夏金时期的政治形势和行政区划
第一节 多元政权并立对峙的政治形势
一 宋辽夏的鼎足而立
二 女真族的崛起和宋金对峙
三 蒙古勃兴及其对中原经济区的统治
四 10-13世纪的周边部族及其政权
第二节 宋、辽、夏、金各并立政权的行政区划
一 “事权分割”的两宋三级建置
二 “因俗而治”的辽朝三类行政系统
三 “军政合一”的西夏地方行政区划
四 杂糅宋辽旧制的金朝地方机构
……
《中国经济通史(第6卷)》
《中国经济通史(第7卷)》
《中国经济通史(第8卷)(上册)》
《中国经济通史(第8卷)(下册)》
《中国经济通史(第9卷)》
《中国经济通史(第10卷)(上册)》
《中国经济通史(第10卷)(下册)》